很多人家里头上的吸顶灯,就属于基础照明,为房间提供全面整体均匀的照明。常用的灯具有吸顶灯、吊灯、筒灯……用筒灯做基础照明,就没有主灯的概念了,若干个筒灯组成的灯组照亮空间,筒灯的位置和数量根据房间尺寸设置。筒灯可以嵌入天花板,也可以做明装式露在外面。
沧海桑田,40年过去了,中国的照明产业突飞猛进,而当年领跑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却绝大多数衰落、消失了。不过,佛山照明却一路披荆斩棘,在风雨的吹打中不断扩张、蜕变,成就“一代灯王”的神话。有时,在走访佛山照明或与业内人士谈及它时,心里总有许多疑问在缠绕......
1984年,应日本东芝公司邀请,佛山灯泡厂厂长钟信才去日本考察。1964年,22岁的钟信才从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佛山灯泡厂。因是老国企,直到1979年,钟信才才升任车间主任,并在随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提拔为技术科长、副厂长、厂长等职。
1982年10月,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海洲的袁达光、袁玉满等人制作出了1000盏壁灯。这些壁灯是仿照着从香港买回来的两件样品做成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可谓简单粗陋:中间一个灯头,灯泡前装饰着两个玻璃片——稍后又在玻璃片上刻些花纹图案。不过,在当时这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时尚。
1980年1月,在宁波市北仑区郭巨镇,一家名为“大华灯具厂”的乡镇企业正式挂牌成立了。郭巨,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照明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殊不知,在国内的灯具发展史上,这个三面临海、交通并不便利的小渔村,也曾有过一段烟云般的繁华。
在1979年的世界商业领域中,日本的崛起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整个70年代,日本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它的产品,如汽车、家电、手表、半导体、照相机等风靡寰宇,日本公司的管理经验也成为各国企业家、政治家争相学习的对象。在刚刚苏醒的中国,邓小平也对日本给予了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