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照明界的“小金人”之称的 IES 照明奖在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8月9日举办了第45届 IES Illumination Awards 颁奖典礼,张昕老师的上坪古村改造项目获得特别提名奖。

张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建筑光学专家

张昕教授被誉为业界国内照明设计教育和实践的理性行动者之一,坚守自己的认知,坚定自己的判断和行为,同时也坚守以客观真实的原则表达自己观点。

▲上坪古村——从一个杂物间变成咖啡厅的“彩云间”

在光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张昕看来,照明设计需要有更多研究性的举措;如果没有用户的反馈数据,照明设计师的许多做法,仅仅是一厢情愿。对于照明设计,张昕老师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

拒绝“油腻”,多走“弯路”

项目做多了之后,设计师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捷径,看见熟悉的桥段、节点或者喜好后会自然地使出套路化设计。然而,这样的思考方式不够一手,失去了探索新的设计可能性的很多机会。要学会拒绝“油腻”,强迫自己在每个地方做出不一样的设计,多走“弯路”,走远路,走耗时间的路,这些都是让自己进步的特别关键的东西。

▲上坪古村——烤烟房屋顶的色彩装置

▲上坪古村——由牛棚、谷仓和杂物间改造的书店,保留着原有的木材和石材结构,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休息和了解村庄历史文化的地方。

设计要持“倾听”态度

可被用户改变的照明设计——如果是城市的夜晚,市民不同就该有不同的面貌;如果是养老院,每个老人的卧室照明都应该是他/她最喜爱的样子。

▲爷爷家青旅——可移动的“房中房”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改变空间布局,增加空间趣味性。

日常的设计都可以实现用户调光,但用户只是凭视觉感受去调光,而无法关联视觉之外的事情。我希望从“骨子里”建立起房间的光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基于个体的健康或舒适去调节。比如,很多人知道在暗环境里看手机对眼睛不好,但常常由眼睛的疲劳感驱使自己被动地调节照明,如何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在系统上将光线自动调节到更适合这个人的状态,而非基于眼睛判断和不健康的喜好,这是可以深入研究的事情。

看完张昕老师对于照明设计的的理解后,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来 TOYONIA 東洋 · 第三届云知光论坛,听张昕老师与何崴老师对IES获奖项目——上坪古村项目的分享与探讨。

▲往届云知光论坛风采

戳阅读原文,报名参加第三届云知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