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景亮化是近几年来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很多城市陆续展开,我们也就此趋势询问了行业内一些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的看法,上周《“女子跳舞”灯光大楼尴尬了,嗨翻了的城市要不要降降温?》文章就总结了一些业内人士和民众对国内城市夜景亮化趋势的疑虑,开启了我们这个专题,今天我们就听听深圳的一位照明设计师、摄影发烧友谢昕老师的观点。他认为,灯光秀、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都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但是城市夜景亮化应优先考虑城市功能照明的完善。


谢昕

深圳市福田区蓝紫色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Q:谢老师,您作为行业资深设计师,怎么看待深圳灯光秀事件?和来自大众与行业内的各种声音?


A:深圳灯光秀事件我给它定性为表演性灯光,是传播城市主题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过灯光手法与城市建筑载体的结合,在音乐的同步伴奏下演绎主题动画。大众对这种灯光音乐秀的欢迎程度很高,而行业内批评的声音居多,作为一名照明设计师,更应该深入实地考察,然后冷静而客观地去作总结,避免仅靠网上传播的图片和视频草率批评或者盲目歌颂。


▲深圳灯光秀,航拍摄影:胡潇


Q:如您说的,这种灯光音乐秀对大众的吸引度还是很高的。您怎么看待城市灯光秀带来的夜景经济上的影响和社会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A:深圳市民中心2004年开始启用,在我的印象里地大人稀,除了带朋友去留影游玩外,几乎不会在广场有太多停留。这次灯光秀的出现让平时不被人关注的市民广场成为焦点,6月30日那天傍晚由于人太多,市民中心地铁站封闭,列车不停站,地铁商场的餐饮第一次因为食品售罄早早收摊,广场周边的交通近乎瘫痪,足以证明灯光秀对市民和游客的吸引力。咱们先不谈灯光秀自身的品质如何,只要是有人持续捧场,就是成功的夜景建设。有吸引力的夜景在经济层面就一定是利大于弊的,灯光盘活了城市在夜间的活力。


▲深圳市民广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许正是由于各地城市建设者看到谢老师所说的这种利大于弊的影响,近年来,从较早的G20杭州峰会,到青岛的上合峰会,再到最近的深圳周年庆,这种媒体立面联动项目的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城市夜景建设的主流趋势。难道这就是未来室外灯光设计的发展趋势吗?



Q:在您看来,室外灯光设计的发展趋势会怎样的?城市灯光秀现在的主要问题在哪里?我们作为照明专业从业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努力和提升?


A:我对室外灯光设计的理解分为三个种类:一是功能照明 ,二是景观照明 ,三是灯光秀。室外灯光设计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完善功能、适度景观、打造独特极致的灯光秀。


功能照明在中国一直没有做到很完善,很多二三线城市宁愿花钱做复杂的灯杆造型也不愿意在配光和高光效上多花钱,一线城市类似深圳,虽然车行空间功能照明完善,但是很多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依然缺失功能照明。没有完美功能照明的城市,会限制市民的夜间活动空间,造成城市夜间功能的浪费。


▲深圳道路照明,摄影谢昕


夜景景观照明方面,受限于城市的载体和多专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因此我们经常能见到灯是灯,建筑是建筑,景观是景观,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建筑就像灯具的展示架。未来的夜景照明应该更加注重专业之间的持续配合,打造更多独特而不乏区域特色的夜景。


灯光秀应该定位为短时小范围的灯光表演,这样具有更大自由度的光艺术表达和音响系统的配合,未来也可以将更多的艺术家吸引进来进行光艺术的创作,避免灯光秀呈现高亮度低层次的表现。


▲迪拜灯光秀,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本次深圳灯光秀事件中,课堂君留意到除了业内人士的批评外,有不少民众对灯光秀的评价也是倾向负面的。


@匡国华

所以,6月30日晚的开始的深圳灯光秀,跟之前的杭州、厦门、青岛基本一样,千篇一律的“电视机造型”。专业设计师来看,实际很Low,发达国家三十年前的技术。


@匿名网友

40年的经济发展确实惊人,但大众审美怎么就一夜之间回到了四十年前?


@匿名网友

听说今天被刷屏了,我也来评一评,会所水疗+spa,深圳特色怕不怕。一个字:俗,很符合渔村特质


Q:按我个人的理解,任何一个城市灯光秀项目中,都是各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相互妥协的一个结果,但从深圳灯光秀的亮化效果中,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最终实现的效果和设计师最初设想的效果一定会存在差异?以您的经验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去尽量减少这种设计和实现之间的差异?


A:设计工作遇到的问题多数体现在“甲乙双方审美不一致、造价不合适、工期太紧迫”。所以最终效果很难与设计师的最初设想效果保持一致。但是在方案到施工到最终验收,设计师普遍有很多机会来把控项目的效果,例如更加合理的布灯设计,更优质的灯具选择建议以及施工调试中作效果的主导与把控等。这样做下来,即使落地后的效果不一致,也可能优于原图纸上的设计方案,但是如果落地比设计效果还差,就应该总结设计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施工把控的问题了,设计师更不能以项目太多时间太紧为理由,忽视正在进行的项目细节跟踪配合。



Q:您在深圳生活工作多年,作为一个普通的深圳人,您怎么看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的灯光秀?


A:我个人感觉深圳是一个极度缺乏游玩旅游景点的城市,来深圳的朋友除了购物就是转道香港。这场秀让深圳多了一个景观,给游客和市民多了一个夜间停留的理由。


▲深圳市民中心广场夜景,摄影谢昕


Q:其实,这一类城市灯光秀可以算是event lighting,更偏演艺性质,更像是用城市做舞台、以建筑为载体、以灯光为表现手段的一场大秀,和我们讲的传统照明其实已经有比较大的改变,您认为它们还算是一个领域吗?


A:灯光秀与传统的景观照明有很多重合的技术细节,灯光秀对灯具及设备的要求是传统户外灯具的升级版,除了防护等级和普通户外灯具要求一致以外,还被要求达到或者接近舞美的光效。灯光秀适合在局部范围内适度应用,而景观照明则是根据照明分级规划在各区域进行建设。 


▲深圳平安大厦夜景,摄影谢昕

Q:这种演艺性质的event lighting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有一位设计师提出直接用投影技术(近距离和远距离的投影技术)来解决,这看起来确实像是一个更省成本的方式,您怎么看?这种方式实现起来的难度大吗?他们之间的区别和优劣在哪里?


A:这种event lighting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来作方案设计,投影手法在小空间、近观察点和适当载体上演绎确实是不错的手法,但是深圳福田中心区这种大范围较强光环境下规划的灯光秀肯定是不适用的。首先,因为载体多数为玻璃幕墙结构,几乎没有完美着光的载体,其次载体体量过大,且分散,更关键的一点是高流明投影机的防护性一直是户外应用的技术瓶颈,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灯光秀用投影机就是最好的方式。


悉尼歌剧院投影有良好的载体,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田中心区载体多为玻璃幕墙,摄影谢昕


Q:很多事情如果不深入思考,就容易流于浮浅,比如一个城市的建设,就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市建设预算,钱从哪里来,以及钱分到哪里去。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来说,抓住一些大事件来推动一些项目,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不明白这一点,有一些批评和建议就显得比较简单和天真,他们以为如果不花这个钱,这些钱就可以“直接”用来改善民生,确实可能可以用到民生,但其实是很不“直接”的,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了这个预算,或者这个预算可能会用在了其它什么更铺张浪费的地方。


所以,作为照明产业的参与者,以推动照明产业升级和人居光环境改善为使命的平台,当看到有更多预算被用于灯光,其实课堂君是挺喜见的,也觉得这些事件对于“让更多人意识到灯光的重要性”这件事很重要,但课堂君同时也很担忧,“曝光度”有了,“美誉度”有没有?


您觉得,从普罗大众的角度来看,整体上大家到底是喜欢还是讨厌灯光秀?


A:前段时间(我看到)有篇文章说政府有钱建设灯光秀,为什么就不能免费提供市民一个月的用电,虽然作者只是玩笑似的打比方,(但我还是觉得这样的想法)实在太过偏激,为什么要不劳而获呢?我们理性看待问题,才能冷静判断是非。如果站到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城市建设的问题,我认为城市是需要这种在局部可控区域范围调动人们情绪的夜景秀的;当然艺术手法可以更加巧妙,灯光能更加柔和。目前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普通老百姓对灯光秀的美誉度是很高的,专业设计和部分艺术家对灯光秀的美誉度相对要低,我认为这涉及到美学教育的问题,从业者本身就是美术院校或者其它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审美能力一定是有较高标准的,然而其它专业的普通市民基本上在初中就停止了美术课,所以审美能力参差不齐,何况对于艺术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


▲深圳灯光秀,摄影谢昕


Q:如果后续各地都这么做的话,您觉得大家会喜欢多久?


A:(关于)大家会喜欢灯光秀多久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因为中国现在的城市整体媒体立面联动的手法可以说是现阶段的中国特色夜景建设风格,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这么做。因此我们也没有一个参考的案例去证明很快会降温。相反,我认为市政照明工程如果能让多数人都能叫好,反而能增强社会安定,社会稳定才是整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前提。



Q:目前,城市灯光秀已经渐渐下沉到五六线城市,同时特色小镇等文旅项目,甚至是乡村建设,灯光夜景经济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提法,怎么看待特色小镇的夜景照明和乡村重建的夜景照明?这会给当地人带去什么?又如何带去好的,避免不好的?


A:我认为特色小镇和乡村照明应该区别对待,特色小镇更注重旅游经济的开发,而乡村照明我理解为提升乡村夜间功能光环境。所以,特色小镇夜景建设会提升夜游经济的发展,乡村照明的重建会提升村民的夜间活动的品质。西方国家的乡村并没有过多装饰性灯光,但是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只要有人的空间他们就一定有灯光照亮路面。我认为不管是特色小镇还是乡村,在照明设计前期就应该注意对功能照明的完善,再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来规划景观照明的疏密。



写在后面的话:深圳福田灯光秀事件,本人只是一名第三方观察者,不偏袒任何一种观点。站在照明专业设计的角度和普通市民的角度来冷静观察和思考这次事件的经过,并接受了以上问题的采访,也希望更多的同行不要草率批判,只有做到客观调查,理性分析,才能让咱们这个行业良性发展,才能引导自己的思维做出更优质的设计



声明

本文作者:谢昕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云知光照明微课堂立场,如有疑问,请联系后台。

本文由微课堂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需要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


-end-


相关阅读

“女子跳舞”灯光大楼尴尬了!嗨翻了的城市要不要降降温?

夜景亮化是不是城市建设的标配?

为什么中国不规制建筑外墙上又恶俗又可能制造严重光污染的外墙亮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