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中的设计——设计照明
文 | 王旭东
最近终于手痒的不行了,写点东西和大家分享与探讨。主要内容是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在做灯光设计中积累的一些心得,从设计初期如何分析与构思直至最后投标深化设计,预计会有简略的十几个章节。
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学习。
分享的第一部分,是案例分享,先给大家看一下我早期的一些设计思路,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第一个案例
凯里市行政中心夜景照明方案
2014/11/17
该项目估计在圈子里不下于 20 个单位设计过,只现阶段的规划设计据我所知就有6、7家在做,如果放在一起估计绝对是萝卜开会,特别是在今天大家都已经把效果图PS的很完美,甚至都在用 3D 渲染或者 EVO 渲染,你还如何在效果比拼上。
那比价格,难道你真的准备好价格战了?对于国际性项目上百家投标的,你又作何感想。
所以,我一直坚持的以设计为中心,做好设计,用心设计。
直接上图:
这是在我的方案中,一直重视的一点——文化。
大家也都在谈文化设计,特别是现在文旅发展迅速。
如何做,如何着手,有时很多设计师素材找了一堆,分析的头头是道,最后却找不到出发点。
那么来看看我是如何找到出路的。
从地方的视觉印象入手,找到文化中所包含的、可以应用的设计元素。确定主次关系,你就可以随意的使用它,保证你百试不爽。
有好几个人问我,为什么没有说明白我的案例是如何应用色彩的,我所选用的色彩又和民俗文化有什么关系?
作为设计师,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说多了,要不你不认可,要不理念不同。所以多说无益。
设计就是学习的过程,任何你所看到的事物都应该能成为你下一步前进的工具。要从你所看到的内容中去提炼自己的领悟东西。
学习 ☞ 拆分 ☞ 融合 ☞ 凝结
用什么样的光色去对建筑做渲染,如果他的传统色彩是蓝色,我会毫不犹豫用蓝色光,因为这是它存在的本质。
我希望更多时候我们站在真正设计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粗浅的忽悠别人,拿出真正实在的东西。
师出有名,
取之有道。
即使你要更好的去表现,或者有超前的创新,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路和创想。不能是凭空捏造。
该项目是 1980 年左右建设完成的,大楼甚至没有完整的图纸,在观看了该建筑的卫星平面图后,我理解了建筑设计师当时的出发点,后来又通过关系联系了原建筑师,他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就是凯里的银饰文化。
这也成为了我对形的塑造抓住的重点。
虽然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有实施,但至少我觉得在设计上是可以作为一种表现方式去考虑的。
希望这个项目最后不要太……
这里的效果图,当时流行亮天空,但是遇到几次汇报,部分领导指出说天空太亮,或者说他们当地没有这样的天空,所以在之后的设计中,必要时我都采用了日落部分亮灯,暮色全部亮灯,入夜全部亮灯的时段划分去表现。有了不错的点评效果。
当然,上面分享的内容中删除了一些东西,比如不是我画的效果图,以及部分没有营养的东西。
第二个案例
某健身中心夜景照明设计方案
2015/05
有了起初的思路,我在色彩应用上又做了一次尝试,也是希望自己能做的更系统一些。
当然,这样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方案,我只是为大家分享一种设计的思考方式而已。
该项目算是委托设计,因此我没有废话的去分析太多基础的东西,因为面对的是设计院。他们不需要基础分析,我也想把他直接做成一个可以提交的方案。
废话少说,上图:
首先,提到运动,在中国有一句古话: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种精神与运动联系起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不是一种鞭策,也不是要求,而是一种对人的唤醒。因此,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光去引导人运动,唤起人对运动的渴望,是用动态?更具象的方式?还是用静态氛围?烘托的方式呢?
最后我根据建筑本身色彩和建筑形态考虑,我决定用色彩氛围,从色彩心理学角度以及心理暗示的设计方式去做尝试。
我希望照明是对人生理性需求的设计,而不是仅仅维持在外观上。
心里暗示的唤醒运动,绝对大于视觉上的短暂刺激。
又考虑到照明艺术化和建筑语言与照明的结合。
我还需要对构筑物的夜景形态进行设计,考虑如何塑造光影关系。
“简单设计”也成为一个出发点。
一个设计师对方案的完美表达,不能仅仅用图片和文字,更多要用你的语言。
面对面的设计汇报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设计师,他的灵魂思想在他的大脑里,绝对不只是表面的内容。
所以对好的设计师来说,他不怕抄袭,因为他做的是一种引领。
同样,我的设计作为也会是我的设计风格。
为了在光的形态中塑造出力量感和运动感,我也做了些许考虑。
力量我用光影的强弱关系去表达,运动采用了光影的方向性去表达。
能在不同角度塑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照亮建筑物。
在幕墙结构的侧边,我用光描述了运动形态的剪影效果,简单但却有力。
很好的展现了光影关系和运动方向性。
当然大家也许会有更好的想法,欢迎探讨。
这仅仅是分享了一个点,后续会持续分享案例,在后面我会来详细的介绍我在设计中是如何思考找出设计方向。
我的方案也许只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尝试,也许是一种设计的表达,但它所代表的是我们的思路,欢迎大家丢砖献花或扔粑粑,更欢迎大家来PK,探讨。
如果大家喜欢,欢迎支持。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希望踊跃提出。
王旭东
资深设计师
资深灯光师
资深照明师
注:本文由作者授权照明微课堂编辑转载发布,文章内所有内容均为作者本人亲手操刀,含方案排版、设计构思、效果图及文章的编写等,如需转载,请自行征求作者本人同意。
C
ONTACT US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tougao@elicht.cn
投诉建议邮箱: advice@elicht.cn
媒体合作:裙 子 158 2020 0164
培训咨询:芳 芳 189 2876 6132
商务合作:九 妹 189 2403 4208
战略合作:校 长 186 1118 6155
企业官网建站服务:朱 姨 155 2110 5058
灯光艺术作品运营:布 布 186 1685 3502
点击下方海报,了解课程详情
有一种不比稿的方式
就是把照明设计能力提高
让生意主动找上门
怎么学?来听徐庆辉老师的课呀!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