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连续两天的 2015 亚洲照明设计师论坛,主题是《机遇与挑战》,其中差不多一半的嘉宾和时间是讨论关于媒体建筑这个话题,有关于媒体建筑的必要性和适用性的、有关于媒体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有关于媒体建筑的社会性意义的、有关于媒体建筑的技术实施的、有关于媒体建筑的内容制作的,当然更多的是各种媒体建筑项目的分享和批判,以及照明设计师在媒体建筑时代“两不靠”(内容不擅长,载体也不擅长)的忧虑,可见其盛。

这景况,大概也印证了央美建筑学院常志刚院长所言:这已经不是趋势,而是事实。

机遇来了,挑战也来了,但接下来是照明设计师跨界出去的时代,还是照明设计被别的师跨进来把活干掉的时代,很难讲。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福建工大建筑设计院城市照明设计所所长江海阳关于媒体建筑的观点和思考。这也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观点。


最近大伙儿众说纷纭“媒体建筑”。我搜了一下百度,没有找到“媒体建筑”这个词的百科解释。已经到了大众传媒时代,这么热闹的一个话题竟然用度娘搜索不到,看来“媒体建筑”这个词确实不“媒体”。也许照明设计业的社会影响尚小,或者是“媒体建筑”已不用多做解释,大家都知其所以然了,但这个百姓深受其影响的社会现象得不到有效解答,好像有点不大对。

对于媒体建筑很多人的看法大相径庭——有人断言媒体与建筑不相干,认为只是播放图片的 LED 灯具组成的建筑夜晚立面不能称为媒体,只能是动态灯光显示屏。有人说正在播放视频影像画面的叫做电视机建筑,离媒体的含义相差太远。有人说“媒体建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这好像有点拔高,它咋就能改变大众生活呢?大家莫衷一是,实在没有对于什么是“媒体建筑”的统一解释。


1


先来说说什么叫做“媒体”?

媒体传播学的诞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传媒的本质在于快捷/准确/直达地反映社会各个层面信息并实现对等交流。传媒使用语言/文字/影像来实现信息交流以便于组建好社会传播需要。传媒的发展目的在于更好地构筑起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最大化放射。这是大众媒体的真正意义。

再来说说什么是建筑?

有三个人定义过建筑。一个古中国的老子“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哲论,很好地揭示了原始建筑的本质,“有”与“无”体用关系,因为有“空”了才能蔽身;一个是古罗马的维特鲁威谈建筑“坚固/实用/美观”三要素,从生理到心理上解决了人的各种需求,比老子进了一大步,也是把问题搞复杂了;第三个是法国的柯布西耶说“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处在大众传媒开创之初的柯布准确地把握了现代社会的标志,那就是一切的行为乃至美学都是做为“机器”存在的,既实用又便于拆卸/更新/升级,做为机器的建筑多有趣啊!

“媒体建筑”其实就是旨在打造一个既“酷”又“有趣”大机器。它幻想着成为大众传媒的一部分,也能成为独立建筑的丰富表现,这符合传媒时代的多种要求。

那么一栋建筑或者一群媒体建筑可以实现媒体的上述功能吗?明显不具备。媒体的定义就在于它实现的是社会性传播而不是空间视觉欣赏。媒体给人带来的信息感知可以改变人很多不确定的取舍和判断,而“媒体建筑”不能。

一个事物诞生的时间短自然歧义众多,又因为没有一个权威的人物或者事功来涵盖定义,且这种新生事物越来越成为社会中最常见现象——有喜欢的捧之上天,组建专门学会研讨之;有不喜欢的认为对于媒体化建筑要限制,不能到处都是;有实践的将一座城市一江两岸数公里建筑用影像全播放,耗资巨大,难度系数也很大。而“媒体建筑”设计也越发细分,做定型灯具设计、做建筑表皮设计、做图像内容设计。

至于附带在后面的投资分析,灯具密度和功率与建筑造价的配比,每平米的投资和项目的分类档次,通过设计公关提高业主的投资比率等等,就是我这个纯粹做艺术设计的人所不懂的了。

每当我看到或者我在操刀设计今天流行于繁华街头的所谓“媒体建筑”时,我都在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灯具能不能再耐用一些?

当然这和业主投资,施工质量和良心有关。

第二,智能控制能不能再靠谱一些?

让画面的过渡再自然一些,流畅一些,减少重启时的噼里啪啦?

第三,图形的设计。

对了,这是最关键的部分,能不能定期更换一些图形内容,让播放的图形或者符号更接近项目本身的定位属性,更与空间气质合拍,更能具有一些高质量的优雅的意义。而不是纯粹的赤橙红绿青蓝紫依次乱闪,毫无节操的刺激人的视网膜,鼓动着社会的浮躁和喧嚣,强调着物质社会审美堕落的必然?

第四,如何控制过分的泛滥?

是的,不是每一个高层建筑都适合做媒体立面,不是每一个街头都需要用高亮度进行城市光污染,不是一个城市做完“一江两岸”,于是中国的所有城市都适合做“一江两岸”!而中国的城市多数都在山水之间构筑,于是这给了设计师们更大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后面还有巨大的利益在促使,这让我们看到了前所未见的中国城市夜晚炫丽缤纷的画面。


————此乃用广告分隔符————

————歇口气儿,因为下面更精彩————


2


不可否认建筑的自媒体性以及未来化趋势。

媒体建筑发展的未来是智慧型建筑,基于人工智能之上的一种仿生命空间形态,这种形态对人友好,与外界交融,具有各种信息集中处理便捷使用的优点。如果科幻电影看多了还可以脑洞大开补充一下想象力——比如更先进的机器人建筑,外太空自足封闭型建筑等等。

但今天我们做的只是第一步,也就是将建筑的存在形式在夜间改变了一下色调和图案,让它白天和夜晚的形状、体积、面貌发生差异。明设计第一次摆脱了建筑固有的束缚,创造出独属于照明的空间价值——那些复杂的外表皮构造是为了照明而设计的!

这第一步是非常具备革命性的,就像浪漫主义取代新古典主义,现代建筑颠覆装饰艺术派一样,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时代进步的象征,社会改变生活面貌的标志。照明设计师发现可以和建筑设计师平等相交了,大家都是为了一个项目的属性以及空间气质来做事的,哪有谁高谁低,谁前谁后?

十几年前欧洲人开始用可调光荧光管玩媒体建筑的时候,充其量也就是把这种灯光现象当做“行为艺术”来做。也许他们没想到十几年后在中国,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城市媒体建筑会这么热闹。大凡好的东西一进入中国就会变了味,变得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具备消费性。

我们的城市之所以这么热衷媒体建筑完全是利益使然——

管理者要求城市夜晚热闹,恨不得每个市面都是“夜上海”,这样才能拉动地价上升,房价抬高,GDP 增长;

投资者期望回报加速,最好能一开业就抓住人的眼球,形成区域热点;

消费者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感官刺激,好像灯火越是幻变越能代表商业的实力;

工程商恨不得将一栋楼上塞满灯;

灯具厂家乐观其成,在这场功率和能源消耗的盛宴中多分一杯羹;

经营者永远觉得不够亮不够炫;

国际奖项评比组织这些年屡屡颁奖给中国的“媒体建筑”,他们喜欢中国人这种一揽子 LED 市场消费情况,因为顶级芯片技术掌握在他们手里;

设计师随波逐流唯市场、消费、业主、管理、行业所驱使不遗余力。

大家都是各取所需。


3


既然是智慧建筑的初级阶段,姑且说它就叫“媒体建筑”吧。我们能不能不把这个事情做成一次性消费?能不能给它留点发展空间,能不能不像我们的房地产业一样,十年之内将未来五十年的房子都盖完了?

“媒体建筑”现阶段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试着议论二三:

第一

如果必须是“媒体建筑”,那么设计的控制性和表达性需要完备考虑,不能纯粹为了利益而肆意而为。提倡在重要城市节点上可以有媒体建筑设计,反对纯粹为了视觉刺激而进行的大面积,耗资巨大的“一江两岸”类型的装饰视频立面。当然了,做成什么规模的媒体立面,很多时候开发商也是说了不算的,拉动 GDP 增长这是政治任务。

第二

“媒体建筑”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新兴媒体、数码控制、多媒体内容、艺术设计、互动技术等等诸多要素,这是全面的融合跨界行为。而能够保证成功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涵了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多媒体技术、硬件制作等信息化发展方向。这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众多方面研究人员的参与。技术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自我的约束意识非常重要。

第三

照明创作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但这种行为受经济水平,道德层次,审美过程,社会价值观的制约而出现正面、负面的多样性表现。社会的强势群体在制约着设计的取向,设计师也不能超越物外去大谈理想,设计的结果掌握在强势群体的文化素养和自律能力中。但我从来都认为没有“品味”差的业主,只有“俗气”的设计师。

当我们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更高的专业技术和更巧妙的创新语言去引导、演绎业主的初始想法,而不是一味逢迎。

第四

今天照明设计师以及照明产品如果还想得到社会更大的关注和认识,恐怕已经不是简单的色彩变幻和图案切换那么简单了。如果忽略项目属性和空间气质,不能结合这些去创造注意力,产生照明所要传递的信息,将建筑做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传达出建筑本身不具有的或不易被发现的内涵,那将是一个失败的“媒体建筑”。

第五

应该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一定是点光源或者线光源来实现所谓的“媒体建筑立面”吗?常规照明下的投光灯组合能不能实现?投影灯能不能实现?如果我们做的不是一个显示屏立面建筑,而是用灯光尽情地表达建筑的公共性和传播性,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参与,这是不是区域性的“媒体建筑”?

第六

“媒体建筑”的图形设计很重要。图形包含了“符号”、“图案”、“图量”。我们生活在“图形”社会里,图形社会建立起物质的符号系统来加以彼此区别,人们消费的是通过这种系统而出现的社会身份和文化差异。人们对于各种现象间的认知不同完全建立在图形基础上。而图形是构建起人与外部空间环境的桥梁,媒体建筑图形表达的准确、直观、定义关乎到城市夜晚的审美表情。图形也是项目文化的具象体现。在大众传媒流行时代,用图形来说明事物的复杂和矛盾更是捷径。

如果不能解决“照明图形学”的表达问题以及更新问题,令人日久生厌,我建议还是少做一点“媒体立面”吧。

这是各行其是的城市媒体立面照明,彼此之间无关联,无呼应,无逻辑。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手法、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光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诉求等,一切都是不同中凑在一起的混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