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新锐计划大师训练营系列课程

「许东亮老师课程系列」序:什么比专业更重要?

在每个行业中,都有很多前辈值得我们仰视,在回答题目这个问题之前,允许我们先离题片刻。

我们与飞利浦合作这个大师系列课程走到现在,已经传递了各个领域老师们系统的宝贵经验与技术方法的无私分享,这要是换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像的,古语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确定这是古语?)要学点前辈的干货,不正经拜师学艺难于登天。

感谢互联网改变了世界,让我们拥有了站在一干巨人们肩膀上进步的机会。

而许老师,却是微课堂的老朋友了,作为一个互联网信息的平台,我们还自以为我们对“越分享越有价值”这个道理非常认可,谁知他比我们更甚:不是照明设计师或许都很难理解,数月前我们获得许老师设计手稿时的欣喜若狂——对于设计者而言,没有什么比手稿更能坦白自己设计时的心路历程;对于学习者而言,这无疑是手把手传授的珍贵。

而这次飞利浦新锐计划课程,许老师带来了更别开生面的一课——跟随他眼睛的寻光之旅。


许东亮:建筑是如何亮起来的


图:许老师说,设计师是配角,大都是幕后的人,所以要学会在影中看光。

稍等,如果你是照明行业的人,能否回答,出差时,你包里会带上什么?

相机、笔记本?

有照度计吗?

了不起会带上照度计吧?

但他会带上这些:

图:照度计、测距仪、电筒,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我们看到的光、光与空间的关系,翻译为一堆精准的数字,而数字是理性的,能告诉我们理据的语言。

除了拍照,你还会如何纪录你观察到的光?

图:许老师在出差或旅行途中看到好的项目,除了拍照纪录外,还会刨根问底地探寻项目是如何被点亮的,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和灯具去实现,这些所有零碎的信息,被他随手纪录在笔记本甚至各种材质的纸上。

我们会大言不惭标榜自己的确需要学习,但或许每天都看到大量从微信、微博、杂志来的二手信息和案例(如上图),wow一声,甚至一掠而过,它们就像没有在自己脑海中起过任何化学作用的信息流,悄悄来,悄悄走。

我们还是什么都没学到。

更别提去深入研究,那些wow一声的效果,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因为这太花时间,而且又几乎是肯定没什么机会做这种项目,对,这简直是肯定的。

面对这样一个灯具,你大都会觉得挺有意思,然后呢?

你会研究它是怎么发光的吗?

许老师会,并且还会纪录下来,譬如这样:

所以现在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什么比专业更重要——态度。

专业可以学习,甚至微课堂也可以帮到你,但是态度,只能靠自己,别人谁都无能为力。

BPI的中国创始人周炼老师是个跨界做照明的范例,他曾经在一堂跟中国新锐照明设计师分享的课程上说,他的照明设计生涯,是从他完整背下来飞利浦的产品目录开始走向成功的。

没错,是背下来。

他说他一直会随身携带照度计跟墨镜(观察灯具时看光源用)。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赛车手、作家韩寒在他当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之后的回忆录中撰文的回忆录题目,那本回忆录,收录了电影中各个参与者写下的手记。

现在终于可以言归正传,如果你的职业生涯还没有达到周炼、许东亮和其他各位照明设计界老师的位置,而且你又挺,或者有点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的话,千万不要再扯什么机遇的问题。

什么比态度更重要?观察和学习的能力。

那么,先检查一下自己,以上并不洋洒的那些琐碎的习惯,你都做到了吗?

并没有什么励志故事,你还没成功,只是你还不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