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宣布收购《华盛顿邮报》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这位身价超过250亿美元的富豪,以不到1%的财富入主拥有135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报纸传媒,从科技巨头变身为媒体大亨。

    他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会如何利用破坏性创新,改造连年亏损的报纸产业,这引发了业界的无限想象。

    《纽约时报》指出,现年49岁的贝佐斯是个目光长远的思考着,“他是那种愿意顶住华尔街对高利润的要求,并对公司未来进行长远投资的人。”

    贝佐斯砸钱买下《华盛顿邮报》,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往往意味着困难重重。

        2010年,在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贝佐斯勉励年轻人,善用自己的天赋,做出对的选择。因为,“人生到头来,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以下是贝佐斯演讲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我经常到外公外婆家的德州牧场过暑假,帮忙修理风车、帮牛打疫苗、做些杂活。每天下午,我们还会在一起看电视连续剧。

    外公和外婆是我挚爱、崇拜的两位老人。他们都是露营拖车俱乐部的会员,这是一群由Airstream露营车车主组成的车队,车队成员定期结伴在美国、加拿大到处旅游。我们每隔几年参加一趟,直接把路用车挂在外公的车子后面,就上路了。三百多辆拖车连成一线,非常壮观。

    其中一次,大约在我10岁时。一路上,我都在车子的后座上随意打滚。外公在开车,外婆坐在他旁边,不停地抽着烟。而我很讨厌香烟的味道。

    那个年纪的我,只有有机会就喜欢算来算去,做些简单的加减乘除练习。比如,估算汽油的行驶里程数,或者计算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抽一口烟,短命两分钟

    当年,有个警告抽烟的广告,我已经忘了细节,只记得大意是说,你只要抽一口烟,就会减少几分钟的寿命,好像是两分钟吧。那天,我决定帮外婆算算看:她每天抽多少根烟、每根烟要抽几口等等。

    最后,我很满意地算出来一个差不多的数字,把头伸到车子前座,拍了拍外婆的肩膀,很得意地说:“如果抽一口烟会缩短两分钟的寿命,你已经使自己的寿命减少了整整九年。”

    直到今天,我都清楚的记得,当年说完这句话,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都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自己的聪明会受到称赞:“杰夫,你好聪明,竟然会做这么复杂的计算,算出一年总共有多少分钟,还会用除法的出最终的结果……”,但我的期待并没有发生。

    结果是,外婆听到我的话后,马上哭了出来。我呆坐在后座,看着外婆哭泣,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原本一直安静开车的外公,把车子停在公路旁边。他下了车,走到另一头开车门,等我出来。

    我惹上麻烦了吗?外公是个非常有智慧、却不多话的人。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但这次,他会不会开口责备我?会不会叫我回到车上,去跟外婆说对不起?我跟他们之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无法判断可能的后果。

    就这样,我们站在露营车旁,外公看着我,一段沉默后,他温和地、平心静气地对我说:“杰夫,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比做一个聪明的人更加困难。”

善良比聪明更难做到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天赋”和“选择”之间的差别。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天赋得来容易,但选择往往很困难。你们如果不够谨慎,就可能被自己的天赋所误导,一旦误导,就可能危害到你所选择的价值观。

    你们是一群拥有许多天赋、能力的人。

    未来,你们的聪明才智必然会派上用场,因为你们即将迈向一个充满惊奇的世界。

    将来,我们会发明出大量制造干净能源的方法;我们会组装出超级迷你的机器,用来穿透细胞,进行修复。就在这个月,科学界传出了了不起的突破:我们创造出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生命。我也相信,人类终会完全解开脑部的秘密。

    凡尔纳(Jules Verne,法国冒险小说家)、马克吐温、伽利略、牛顿……,这些勇于探索和开创的历史人物,一定都渴望,重新诞生在这个人类天赋愈来愈多的时代。

    然而,你们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才智?有朝一日,你们将以什么自豪,你的才智,还是你的选择?

        16年前,我想出了创办亚马逊的主意。那时,我看到互联网的使用量,每年成长2300%,从来没见过任何趋势可以成长得这么快。既然这样,何不成立一家拥有几百万种书籍、在实体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在线书店?这念头深深吸引了我

    当年,我刚满三十岁,结婚才一年。我跟太太麦肯西说,想辞掉工作,去搞这个很可能会失败的疯狂创业计划。但万一真的失败,以后要做什么,我还没想到。麦肯西也是普林斯顿毕业的,今天就坐在台下第二排,她给我的回答是,放手去做吧。

    从小,我就是个业余发明家,发明过一种用废轮胎做成的自动关门器;一种用雨伞和锡箔拼凑、但是很难用的太阳能锅子;还有一种用来唬弄弟弟妹妹的烤盘警报器。我一直想要当个发明家,麦肯西也鼓励我,追随自己的热情。

    当时,我在纽约一家金融公司上班,与一群非常聪明的人共事,还有个非常厉害、让我非常佩服的老板。

    当我去跟他说,想要自行创业,成立一家专门在网络卖书的公司时,他把我带到中央公园散步,仔细地听我说明,最后告诉我,“听起来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它会更适合一个还没有找到好工作的人去尝试。”他说服我,多考虑两天再做决定。

人生意义,就在于你的选择

    对我来说,这真是个困难的选择,最终,我决定放手一搏。因为,万一试了以后失败,我并不会后悔;但如果不去试试看,我可能永远都会耿耿于怀。考虑了很久,我最后选择了一条比较不安全的路,去追随我的热情。今天,对于这个选择,我感到非常自豪。

    明天,由你们自己主宰的人生,即将开始。你会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赋?做出哪些选择?

    你会放任自己怠惰,还是追随热情?

    你会服从教条,还是坚持创新?

    你会选择安逸人生,还是服务与开创的人生?

    你会在批评之下屈服,还是坚持信念?

    你会在犯错的时候蒙混唬骗,还是认错道歉?

    你会在遇到逆境时放弃,还是坚毅不屈?

    你会是个嘲讽者,还是个建造者?

    你会用伤害他人的方法展现聪明,还是宁愿选择善良?

    我要斗胆做个预测。当你们活到八十岁,在某个安静的沉思时刻,回到内心深处,想起自己的人生故事时,最有意义的部份,将会是你所做过的那些选择。人生到头来,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We are our choices.)。替你们自己写一篇精彩的人生故事吧。

——我是买一赠一的分割线——

       为什么说贝佐思的这次选择充满困难重重,让业界看不懂,因而生发出很多猜想和期待,可以补充阅读下面这一篇文章,并且可以思考一下:在照明行业,你是否还在做着今天的纸媒在做的事情?事实上,下文中提到的众筹,在照明行业已有实例。新变革离我们只是一步之遥。

为一个读者不在的传统媒体奋斗是无意义的

文/牛文文

  我觉得纸媒肯定是完了,这个要再说的话就没意义了。只有承认纸媒已经完了才能想到办法。如果你天天想着纸媒还有救,那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我在硅谷待了十天,在纽约周围混了大概四五天。我在硅谷强烈地感到了一种改变世界的冲动。那儿就没有什么悲摧的事儿,一悲摧了赶紧收摊干新的事儿去了,也没有太多悲摧的人。到了纽约更是那,我觉得这个世界,只有美国人民不怕变革,而且主动说我要改变世界,任何人都想改变世界。说我这个生意不行了,不行了就不行了呗,不行了收摊很容易,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收摊太难了。

  我说一下在硅谷的感受:移动互联网加视频有一个最大的未来,4G来了以后你都想象不到视频会带来多大的机会,硅谷的人都在想未来

  硅谷为什么有那么多伟大的产品出来,核心是因为硅谷有一大批敢试用最新东西的试用希望用户,什么新产品他都敢用。我们到斯坦福大学学了两天,斯坦福的教授开始自己主动应对大规模网上公开课,人人都这样。他们说,明年肯定没有现场课了,就是全是那种传播10几万人上百万人的课。每个教授变成了技术专家,每个教授都在做那个东西。

  今年年初徐小平跟我们讲,我还觉得有点儿夸张,到了硅谷一看还真的是。每个教授都在谋划,我原先一年大概教200个学生,将来一年200万学生网上听我的课,为200万个全世界的人备课和为200个人备课完全不一样。一旦这样以后,全部都是用户互动的,跟他有关系。

  电影产业本来已经夕阳了,但是感谢现在有一个移动互联网的虚拟场景会出现,这样的话这帮做电影的人现在非常疯狂的,又跟网络结合起来了。

  我在旧金山、洛杉矶这一带感受到,不论做电影的还是教书的,反正人人都在扑向未来,每个人都在改变世界。我们看到有一家2011年的公司,现在已经面临很大的挑战,是老公司了。在硅谷里,没有一个说,明明你不行了,你读者没有了,广告也没有了,你还要想办法。没有就没有了。

  我到纽约以后,有一个新现象。我带小孩儿去看NBA的篮球赛,整个在开场前很短的时间里,屏幕上说抽到了几个家庭,让他们坐到前排的空坐上。后来我问这是什么软件,能让观众到前面去。美国这种基于粉丝管理的软件,能够帮助NBA提高30%的收益。这种基于手机端的粉丝管理软件,就是在1万人或者1000人进场时,在开场前5分钟,瞬间根据这些人的消费习惯,以及你今天是跟谁来的,根据前排的空座情况等,奖励现场的那些值得奖励的人做前面的空座。比如说谁在过生日,然后把他调到前排来等等。这种粉丝管理的软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已经非常流行。

  再说一个,这跟我的商业机密有关了。我们也搞创业比赛,我们黑马大赛一年搞十几场,然后三年能帮创业者融资100多亿元。后来,有人给我拿来一张《华尔街日报》,说现在是这样的:当你在比赛的瞬间,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众筹已经完成。

  创业比赛这件事儿,在硅谷和在美国,解构得非常快。我们的创业比赛过去都是为了VC和天使(投资)对接的,但是他现在众筹化了。众筹必须在网上进行,众筹这个词儿是跟互联网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互联网不能达到这个效率。我这个创业项目一路演,路演的时候你在下面就像看球下赌注一样,你已经在下筹,结束以后很快就知道你融到多少钱,有多少人打赏你。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美国人在每个领域都把吃喝玩乐变成一个商业模式,并且很快全部在移动互联网上玩儿。

  我这次去了美国,我觉得美国人民没有包袱,他们永远在改变世界,我们的包袱太重了。我建议大家,如果还在传统媒体干,就赶紧别干了,这个是真的别干了,你放下一个旧世界,拿起一个新世界。自打2008年我们这一票人出来到现在5年时间,变化了多少?

  再说一下传统媒体,我2008年从《中国企业家》出来也是做了一本《创业家》杂志。当年我不想做杂志了,那会儿我做了一个网站。我跟我们的投资人聊,他说我知道网很重要,可是你知道多大规模的用户量能够盈利吗?他说你做纸煤做个10来万的发行量还可以,你做互联网要做多大的流量才可以呢?这两个问题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后来他说你还是先做杂志吧,杂志带着网,一刊一网先做着;做杂志你还会做,做网你连什么叫成功都不知道。

  做杂志,我是努力想做得很好的,我也很羡慕一财做得好,但就是半年就出现了天地之变。一财就闯过去了,创业家就始终没闯过去。我所说的闯过去就是广告突破5000万到1亿。我曾经单期最高冲到200万,就是大概那年,广告收入1500万左右。那是最高,往后就没了,没这个日子了,我不知道一财现在怎么样。

  杂志不是说咱不想干,不是纸媒人没理想,也不是咱不坚持。我觉得首先是读者不在了,然后广告主也不在了,我们非要给一个不在的事情奋斗,就没意义了。真的不在了,否则FT怎么会把报纸变成网络的附属呢?人不能跟天斗,人不能跟自己斗。我也算牛的媒体主编来着,带了一堆人。现在这些人出来,哪个人还在做纸媒?已经到了核武器时代了,咱们不能再回去拿冷兵器。

  《创业家》从2008年到现在5年,我们干得相当不错,今年还有80%的业务增长,投资人也比较满意。现在做媒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众包化,从内容到用户到关系到营销。

  原先我们只会做内容,我们是骄傲的媒体人,内容做得非常漂亮。我们把内容做好了就有人做发行,有广告主自然就来,这个逻辑是成立的,现在这个逻辑不成立了。

  现在《创业家》没有广告部,也没有发行部,我们就彻底退出邮发渠道。那个渠道真的没用,我在京东、淘宝、微博上完全取代了渠道。每年花三四百万的钱在发行上,一点意义也没有。

  创业家表面上还是一个杂志,但是它已经不是一个杂志了,它是一个垂直细分的媒体。围绕一群创业和成长的人展开内容和服务。如果你为一群人的内容和思想服务,那这个是存在市场的,但是不能据此非说杂志要存在、报纸要存在。

  其实这些就是从广告模式到用户付费模式的变化。如果我们过去做好内容去卖广告,今天广告模式做得最好的是谷歌,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把这种广告彻底吃完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完全是无效的。

  当谷歌、百度、微博、微信出来之后,投放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就不大了。这种情况下广告又没有了,内容出来之后发行没法做、广告没法做。这个链条破了以后,你必须重组这个链条。

  最近一些大公司的朋友们找我,干什么呢?就是说大公司也面临产品、用户、关系、营销这四个关,今天所有的人都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和电商的变化导致被颠覆。

  你有产品、你有销售,但是你不知道用户是谁,你也没有用户之间的关系,如果缺了中间这两环的任何公司,和我们传统的媒体一样都是要死亡的。今天找我的人都是过去很大的公司,他有产品、销售,但是用户是谁他不知道,用户跟他的关系,他不知道。今年找我们的大公司,都是要求我们帮他们做用户管理、用户服务。就是你把经典用户筛选出来,并且用你的这个社交服务方式来做用户关系。其实今天很多大公司都已经不做广告了,但是他在用户关系、用户和粉丝关系上有很大的需求。今年我们光这类单就有1000到2000万,比广告大。

  我刚才说内容有价值,但是发行没价值,广告没价值,那就破解一下。就是说内容好好做,传播方式不再依赖纸煤,然后你的营收方式不再依赖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