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确实是指温度,但却用来表征颜色。初识时觉得还蛮奇怪的,但细想想,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这一现象已经认识得很深刻了,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词语,炽热,白热化,红得发紫,无一不是这一现象的生动诠释。习大大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这个过程,恐怕是最生动贴切的黑体辐射和色温的例子了。
 

说到色温,还先得从光谱说起。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电磁辐射,通常人眼能看到的是其中380-780nm的部分,见下图。

我们平时看到的白光,是各种色光的混合体。以我们小时候学物理的经验,我们知道,用三棱镜可以把日光分解为各种色光,如下图。

 

这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别对应的正是我们所看到的光所处的780-380nm的不同波段。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热力学温标作为基本的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是以发明者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命名的,喏,就是下面这位先森。

 

扯远了,回来继续说色温。色温,它是个以热力学温标K来计量的温度值,但是它是一个用来表征颜色的值。

 

光源的色温是通过把它的色彩和理论中的黑体辐射体的温度进行对比确认的。当黑体被逐渐加热升温时,它会开始发热,然后发光,从炽热红,到白热,到火焰蓝,逐渐改变,这一过程就像打铁。这中间每一种颜色的变化都对应有一个温度值,当光源的颜色与黑体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色相同时,我们就把这一温度称之为光源的色温(相关色温)。

 

千言万语不如一图。黑体从2000K加热到13000K,光色的变化是这样的: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自然光和人工光,色温大概是这样子的:

 

 

————我还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我们已经知道,可见光谱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多种颜色,也就不难猜到为什么会有色温的变化了——因为表现出不同颜色的不同波长的光在整体里所占的辐射比重不同。如下图所示:

 

搞清楚了原理,我们再来看不同色温在照明应用中带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理解色温和感受不同色温的光,对于照明设计时如何为空间选择合适的光源色温是至关重要的。在不同的功能空间里,该使用何种色温来满足照明功能和氛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