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盏灵感来自经典空气动力学的台灯,你会在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透过核桃仁一般的曲线处理,就能显著捕捉到来自上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出现在轮船、航空器和汽车等大量工业产品中的外观设计语言。
在长久的过去,围绕这盏灯的讨论,除了外观上典型的流线型设计,更多的时候是以时代回忆的方式成为人们欣赏和收藏的“古董”。这盏来自法国的传奇台灯,历经七十多年历史沉淀,正在重新撬动我们的记忆。
Heaume de la Liberté
自由铠甲
总策划:与光共舞since 1944 ,FranceComely x Dancewithlight
追溯:灵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前后,人们从电力机械向自动化迅速前进,空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让轮船、飞机、汽车进入应用。
我们所见的这盏台灯,是当时流线型设计在法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诞生的灵感也正是来源空气动力学。
▲ 关于空气动力学实践研究报道
关于灯的外观设计,我们最早可以追溯至1920年代初期在法国盛行的“装饰艺术”(Art Deco)。
▲1925年法国巴黎博览会上装饰艺术风格的展馆
当时的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的前夕,“装饰艺术”尚未在这里流行,但伴随着自然科学中关于空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审美趋势正在悄然酝酿。
▲ 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1929-1933)的美国
30年代初期,在美国经济复苏政策推行以及基础材料和物理科学等多重因素的促进下,原本在建筑和装饰领域兴盛的“装饰艺术”结合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到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领域。

▲ 流线型设计灵感源自于空气动力学研究
在美国发展的法国设计师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y),将这种象征速度和现代精神的造型语言在美国推向高潮,而后几乎波及到所有的产品外形。并逐渐形成影响至今的工业设计风格——流线型设计。
▲ 被誉为现代工业设计之父,流线型设计代表人物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y)部分作品。
人们的审美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最直观的例子,你会发现,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所有的汽车几乎都在朝着流线型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在美国流行的“流线型设计”也开始反过来影响法国的设计。



▲ 流线型设计在帽子和时装设计上也产生了影响
甚至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大规模的将这些工业美学的积累转移到战争机器的制造中。

▲ 二战尾声的巴黎
战争终将消亡,但人们对美的追求会沉淀。
如果说巴黎的浪漫是法国人天生快活的表率,那么你一定误会了,他们的浪漫,其实深藏着对命运多舛的抗争和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只争朝夕。
我们今天在这盏灯身上所看见的每一条曲线,都深藏忧郁;点亮她,目光所触摸的每一寸温暖,都是生长在战争中祈盼自由到来的浪漫。


回眸:原初
历史翻回七十五年前,1944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依然还没结束,但纳粹德国的败像已经非常明显,希特勒觉得法国会随时被盟军拿下,便命令在德军在巴黎的司令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将军,炸毁巴黎以及战至最后一人。






▲ 1944年,巴黎解放
1944年底到1945年,二战逐渐接近尾声,彼时的法国,正在举世瞩目的巨大战争漩涡中慢慢拨开云雾看见一线光亮,巴黎的街头巷尾,虽然到处依旧能看到战争带来的碎片,但法国人内心似乎都开始酝酿着冲破黑暗的曙光,后面我们所见的1946年法国计划总署成立伊始,便正式开启了三十年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 Jumo 灯具原始文件,右起第二排为灯具原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空气动力学的兴起和研究,深刻影响了几乎一个世纪工业设计。同样也在设计师的设计描述中,“可被折叠起来,作为纸镇使用,甚至收纳于抽屉之中;或者,当作装饰摆设”......这些设计描述,应该是设计师对兴业银行办公场景的想象融合设计的的结果,但毫无疑问地加入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要知道,“可被移动”这个概念,在可移动电池没被广泛应用之前,从来没有出现在台灯这个产品上。 ▲ 点击图片,收藏同款海报在1946年在美国版权局获得专利后,由Mounique与另一位合伙人Yves Jujeau一同创立的公司以JUMO品牌(JUMO 正是两位创始人名字中JU和MO的组合)将这盏灯售予法国兴业银行。然而,这盏带着独特审美的有趣台灯,在仅仅生产了200盏后,模具就被销毁。
▲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Office 美国专利局官方公报
至于为什么会被暂停在200盏,我们已经无从考究,只能猜测是甲方兴业银行出于对该款艺术品一样的灯具限量订制的要求。


重拾:再现
时间一晃,来到新的世纪,灯具的设计伴随着生活方式与审美格调的变迁,同时在光源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下,已经多次改朝换代,科技、材料的革新让现代的灯具和灯饰呈现了前所未有丰富多彩的流派。这盏封存着七十多年前设计思潮与奇思妙想的灯,生产图纸早已丢失,幸存下来寥寥几盏,被收藏家作为工业设计语言的典型代表,珍藏在多个著名博物馆中,如米兰达芬奇博物馆、英国工业博物馆。
▲ 米兰达芬奇科技博物馆(左)、英国工业博物馆(右)
JUMO公司的继承者们想复刻这个经典,多方努力从博物馆中借出藏品灯,带着在全世界多方寻求各种工匠多年未果:皆因这盏小小的台灯中,蕴藏着一系列巨大的制造难题。
▲ 70多个零部件,需要经过30多道工序
从完美复刻称得上古董材料的电木灯体,到铸铜件的精准程度、能保证阻尼的咬合力(原作中的折叠螺丝不能保证折叠臂的阻尼,伸直后会因重力下垂)、铸铁灯座……不一而足。




由新特丽联合与光共舞呈现的这款台灯与1944年的经典款看似并无明显区别,却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作为与光共舞生活美学系列艺术灯中的经典,她正跟随人们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步伐,迈入当下。

an inspriration of classic shape from 1944 ,France
Heaume de la Liberté 自由铠甲由与光共舞和新特丽联合呈现
自1996年成立以来,新特丽专注于产品的原创设计与技术研发,以精湛的工艺、精细化的管理,向全球照明领域提供高品质的灯具产品,积极推广和普及现代照明在家居、酒店以及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 END —
-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
作者:与光共舞
本文为与光共舞原创,其他平台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