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住宅灯光的追求,仅仅停留在“亮”这个层次。又因为各种地方想要跟风进行无主灯设计,但受困于自身的不专业,以及某些设计师的审美不到位,做出来的感受还不如吸顶灯。

私以为没必要一味跟风无主灯,有主灯未必不好,灯饰的美妙之处是筒射灯不可替代的。

为何说不专业的无主灯不如吸顶灯?

原因一

用筒射灯把家点亮很简单,均匀布置即可,这也是我经常看见的所谓的无主灯设计,但是这些做法都算不得设计。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间一个,四周均匀放几个,是个人都能做到,不需要设计师,或者每个人都是设计师。照亮简单,照好难

原因二

无论均匀布置筒灯或者射灯,其防眩都是一定范围内的防眩,做不到无死角防眩,整体效果还不如一个吸顶灯的防眩效果好,并且不如吸顶灯简洁。(就住宅而言)

原因三

灯光设计并不是无主灯设计,酒店除开行政房、总统房,其他基本属于无主灯。当然丽思卡尔顿之流属于另外一种风格,不计入以上。

好的灯光设计,是用各种发光之物给空间提升格调,给空间合适的光环境,或者说让人更加舒适。

原因四

好的灯光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空间,同时能使人心情愉悦,并与人的生理有一定的联系。

灯光有哪3个层级?


① 用光将整个空间照亮即可;
② 光在空间中,该亮的亮,不该亮的不亮,让人感受到舒适;
③ 意境,用光为空间写意。
以下是关于三个层级的详细阐述:

用光将整个空间照亮即可

一种无主灯的全亮,是真的绝对均匀、密密麻麻地布置灯,做到家里无任何暗区的状态,如下图:

▲图源:网络

这种密集程度,给我感觉跟人民大会堂似的,那么家里真的有必要这样吗?它的舒适感真的比吸顶灯还好吗?

很多用户就希望家里亮一点,据我个人分析,是因为以前的老宅子用的吸顶灯,有个词叫“光衰”,简单理解就是老化,然后导致出光总量变少,人觉得太暗了,所以希望家里亮一点。

这种虽然亮堂堂的,但人在很多地方都会因为视线的原因,导致感受到来自上方灯具的眩光。

因为布得太过于密集。如果说换成吸顶灯,家里也是亮的,不过最亮的肯定是发光的光源,然后逐渐过渡,从亮变得不那么亮。

高级感所谓的光影之妙,“影”并非漆黑一片,而是其亮度低于周围,并且舒适感与这种所谓的无主灯设计比,提高了很多。

很多所谓的无主灯设计,一味追求用射灯,一个灯饰都不要,例如:台灯、落地灯、餐桌吊灯。但是好的光环境,原是一个类似于组合的模式,各种发光体一起,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射灯的光指向性强,是不够柔和的,而落地灯\台灯之类的灯饰则不同,是一个均匀发光的模式。这种光没有指向性可言,但却是给一个空间创造温馨光环境不可缺的元素之一。

也是以上这些原因,很多人家里的光环境,永远做不出高端酒店房间的光环境(很多老酒店没有灯光设计,新开的几乎都有,当然这里只指高档酒店)。

下面两张图来自别人的微博:

▲图源:微博网友@鲜染的幼月

哪个更温馨一目了然。第一种均匀布置是不去思考空间的被照物,简单的脱离了空间的属性情况下去均匀布置灯具。这种错误方法也是非常多见的。如下图:

如图,我们去掉这个空间的所有东西就会发现,设计师只是简单地将灯具均匀的分布在这个空间中。那么问题来了,灯不在水槽上方,人洗东西时候,会出现遮光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种做法太常见了。

再看这个例子,其他问题不想提了。就一点,均匀布置,那么沙发上方有个灯,拍照拍沙发固然是好看,但是人坐在上面未必会太舒服。

家具卖场照片因为要销售物品,所以会用射灯去照射,让人觉得高级,但是住宅沙发床之类的物件,我们更多的是去使用,而非拍照装逼。

以上两种我都建议去使用吸顶灯替代,然后搭配一些落地灯、小台灯,效果会非常好。前提是,吸顶灯别买太亮,不要企图用一盏灯照亮整个空间,就算照亮,整个空间也会变得异常乏味,毫无趣味可言。

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很多家里因为管道原因,会吊个边顶,但是也会习惯性去装筒\射灯。

用灯一定要有道理与逻辑可讲,在有吸顶灯的情况下,这些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仅如此,还会因为距离墙面太近,会产生丑陋的光斑。

光在空间中,该亮的亮,不该亮的不亮,让人感受到舒适

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兴起的无主灯潮流,很多人对无主灯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网络的一些照片上,甚至一些自己装了两套房子的人都敢网上说自己明白什么是无主灯设计。

这些人发的图片大家觉得高级,是因为拍出来的照片光影感十足,所从某些角度出发是没错的。但是要做好、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体系,简单几句不好讲,这里并不打算讲太多。

第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搭配合适的灯饰

纯射灯的空间的光是硬的,射灯光的聚焦性较强,人在光影对比过大的环境中长时间待着,人眼的疲劳程度下降得很快,这在住宅照明中极度不合理的。

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住宅用光一定要有所克制

我发现很多所谓的无主灯设计师,只要有墙,就会用射灯去照亮。住宅用光一定要有所克制,一定一定要克制,不应面面俱到。

第三点需要注意的是,射灯替换主灯不是简单的1+1=2。

我发现很多所谓的无主灯就客厅而言,先是在茶几正上方用灯好几个灯,摆摆造型啥的,最早我一直没明白为何很多设计师喜欢这么去用。

但是某天开悟了,我寻思他们的逻辑大致是这么一个情况:在以前的设计中是主灯,主灯一般瓦数都很大。那么有的设计师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中间不要主灯,那么我换射灯,也要好几个,才能是同样的瓦数,所以就造成这种局面。

问题来了,替换并不是简单的1+1=2。主灯的光几乎是四面八方的发射,但是射灯都是向下的,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所以这一点必须要理解,非常重要)。

四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所有空间都是一律射灯铺满。

很多人一味追求那该死的无主灯,所有空间都是一律射灯铺满。这也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射灯的防眩是一定范围的防眩,它是无法做到任何角度防眩的。同时,老年人感受到的眩光比成年人更多,也更容易。

这种做法对于老年人来讲是错误的。在老人房用纯射灯,虽然说拍照好看,上传网上装逼好用,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体验感是极其糟糕。

▲图源:《梦想改造家》第六季

这张照片来自《梦想改造家》第六季,本间贵史的项目,这期节目也是我一个客户告诉我的,我看了以后是真的非常喜欢。它好,好在哪里。很多人在做了一圈灯槽的时候,又会强行在四周加一圈射灯或者射灯。但是,这一圈射灯真的有意义吗?灯槽已经能够照亮整个房间,墙面有必要也打得非常亮吗?

纯灯槽空间虽然可能在很多人心中是老气、保守的代名词,但是它就是老年人最舒适的光环境场所。见光,不见灯,床下需要的时候也能亮,空间也能亮。没有任何会对老人造成不适眩光的地方。

第五点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空间内总量的光。

很多室内设计师喜欢用灯去摆造型,比如几个一起三四个之类的。但是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更在乎的是光的质量,我首先会考虑的是,我这里是否需要那么多总量的光,如果需要,我可以考虑瓦数稍微大一点的,一个射灯也能解决。

没必要去增加没意义的成本。有的也喜欢用明装的去摆造型。我有时候在这么想,这种无意义的灯,是否干脆不接通电源,在住宅中作为纯装饰去使用。

第六点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师需要摆脱平面的束缚。

用灯,我们是用它的光,我们不能局限于平面图去思考,需要考虑点亮这盏灯以后,它的光在空间中所呈现的状态,一旦被平面图束缚住,就不会有好的光环境。

第七点需要注意的是“人眼的趋光性”。

简单来讲就是“哪里亮,人就会看哪里”,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切莫去用无意义的灯。

住宅中光是配角,不是主体,光是去照亮、烘托等,是绿叶,不是花。一旦用成了主体,这个方案就输了。

意境,用光为空间写意

写意很难,当你明白我这句话的时候,你就能做好一小空间了,越大空间越需要意境这种说不明道不清的东西。但是这也与自身的审美有一定的联系,简单的三言两语无法形容其存在。

用光,当克制。

其实很多人一直担心不够亮,所以密密麻麻的去布灯,虽说亮,但是乏善可陈,空间平平无奇。让人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这种空间有点类似于医院,会议室,阶梯教室那种光景。

好的光环境,永远是多光源组合,我觉得说再多,有的人也不能理解,以下是我自己做的几幅图。

▲图源:无业游民蒋某

比如这种,各种光源组合在一起才有氛围感、高级感,以及舒适感。若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均匀布置好几个射灯,除非说,这个空间是公共空间,需要很亮一个光环境,才有必要去这样设计回路,平时这样家里休息看电视之类就足够了。

此文到这里也算是结束了,就这样吧。

版权声明

作者:无业游民蒋某(知乎)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