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杭州汉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去年尝试在智能光合LED系统下室内种植水稻,1㎡种植面积所需光照系统的功率仅144W,两次采收周期分别为90天和80天。去年12月又在室内实验室开展小麦种植研究,小麦抽穗也比北方大田种植环境下提前了两个月。
据泉州晚报报道,近日,由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植物工厂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高附加值药用植物工厂化种植及有效成分积累调控技术》项目通过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结题验收。
据外媒报道,发光二极管(LED)是照明行业的无名英雄。它们运行效率高,散发的热量少,持续时间长。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新材料以使LED在消费电子、医药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变得更有效且寿命更长。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虽然种植牙确实是假牙的长期替代品,但如果发生慢性牙龈感染,它们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更换。因此,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更好的植入物,它可以通过口腔运动产生电能。
夜间经济集合了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多种消费,是城市消费的“新蓝海”。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95后年轻人是夜间经济的主力人群。
为规范智慧多功能杆产业的发展,提高智慧多功能杆的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生产及建设水平,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智慧多功能杆产品质量提升,推动智慧多功能杆建设、管理、运维等工作的健康有序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10日下午,《智慧多功能杆技术规范》广东省照明学会团体标准(以下简称《规范》)专家意见第三次讨论会召开。
近期,台湾大学林恭如教授团队、阳明交通大学郭浩中教授团队及东京大学暨日本学术振兴会程志贤特别研究员合作开发带有奈米光栅结构的半极化绿光2x2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阵列并进行高速传输封装以实现高速无线可见光传输其传输位元率可达5 Gbit/s
近日,人民日报一则名为《重大突破!》的消息如同一首“高燃BGM”,迅速将植物照明这个词传遍了整个照明圈。怎么回事呢?只见人民日报上书——植物工厂60天收获: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重要突破。
作为LED照明灯具的“心脏”,随着LED照明市场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LED驱动电源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尤其在新兴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城市、植物照明、体育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轨道交通照明等,为企业业绩增长带来基本的保障。
回顾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LED产业消费需求持续复苏回暖。再加上5G商用、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信息技术发展,给LED技术变革融合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