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长久以来,FLOS 始终是品质生活的代名词。这样一个世界顶级灯具品牌是怎样一步步走进我们的视野,影响我们生活的?涉足家具设计品代理12年的 casa casa 最近访问了 FLOS 中国区经理冯雪彪先生,听其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中国设计”的这20年,以及 FLOS 在中国的这些年。


关于 casa casa:涉足家具设计品代理12年,拥有许多值得敬仰与欣赏的业内外朋友,他们也许是设计师、也许是品牌方,他们与 casa casa 一同见证了中国设计行业从无到有。在 casa talk 这个栏目,casa casa 将对他们进行深入访问,希望借此勾勒出当下设计行业的点滴轮廓。


FLOS冯雪彪

▲口述/冯雪彪(FLOS 中国区经理)


冯先生说,他自己最喜欢的职业是当老师,而不是经商。到现在出门,他依然会在包里随身带着记事本和笔。我们聊了足足3个小时,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解答,逻辑清晰、节奏快速,从这些对话里,我们也编织出了一段微观的时代记忆。



90年代设计行业起步

做进口家具没有一个人在赚钱



90年代,我在上海外语学院念拉丁语,班上一起学西班牙语的,总共只有10人;后来我又自学了意大利语。对我,语言像是一个通路,打开了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异国文化。


误打误撞的,因为语言的特长,毕业后我就进入了西班牙灯具代理的领域,那是1999年,互联网都还没普及的年代,人们了解新事物的渠道十分有限,借着灯具生意,我了解到了设计。


▲2009年 FLOS 的中国展厅


我觉得整个中国的设计行业也就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最早在国内做设计品生意的很多都是香港和台湾的商人,因为中国的市场还没起来,家具品牌方都知道,那时候进入中国不会有任何回报,而驱使人们进入这个领域的唯一一个理由,就是爱好。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第一批开始做进口家具的人,其实无一例外,没有一个是赚钱的。


▲2009年 FLOS 的中国展厅


头10年是非常艰难的。那个年代上海市中心淮海路的房子一个平方四千多块钱,一个设计品牌的台灯也是四千块钱一个,怎么让人家接受?


我自己当初进入这个行业,都觉得自己像“骗子”——我要卖一个设计品给客户,可客户不懂得设计师,也不懂设计文化,那时候人们关心的还是这个家具是什么样的材料。


那时候,第一批 FLOS 的客人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在北京,他们有眼光和超越那个时代的消费能力;在上海,租界的年代打下很多基础,这里聚集了不少海外文化背景的人群。


这些人不需要我们来解释 FLOS 的品牌为什么这么贵,他们可能在美国的家里就是用 FLOS 的灯,到了中国依然想要延续这样的生活。


▲2009年 FLOS 的中国展厅


但这样的人群又是非常稀少的,所以生意真的很难做。我眼看着有一些那个年代最早做设计品生意的朋友,如今已经不做这个行业了。


剩下的人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因为相信设计的价值与市场的未来。



5年前,市场进入新阶段

但远还不是最好的时候



明确感觉到市场变好,是在5年前。中国的经济抬头,大家开始要享受生活。那时候开始,很多奢侈品牌开始回收经销权在中国开直营店,他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像香港那样每隔着几个街都看得到了。


家具品牌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有了更好的市场。


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的聚合,一方面欧洲经济萎缩、产能过剩,开始往中国寻求市场,正好现在我们也买得起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FLOS 最经典的 Arco 落地灯,现在卖两万多块,2009年的时候比这还贵,2000年的时候要卖4万多块钱——那时候的4万块是什么概念?


▲ FLOS 的 Arco 落地灯


在中国,懂得设计的人也变多了。


从前的用户,更多讲究的是产品的材质、做工。现在有许多人会和我们聊设计、聊包豪斯这种话题。


有很多客户是年轻人,他们非常有激情,对设计有理解,又有基础——经济基础与教育背景的基础,他们从小见多识广,或者本身就在国外有留学经验,看过好东西。


我觉得这类人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力军。


▲从2014年起,每年3月的「设计上海」,展现着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


话说回来,哪怕现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设计行业从业者,仍然是因为喜欢而在坚持着。因为设计品牌要在本土立足,时间线需要放的很长。


人对设计知识的认可需要时间,思维的转换需要时间,要得到大众认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做multi-brand很辛苦

但也是引导市场的过程



我认识 Nelson( casa casa 创始人梁伟先生 )是2008年左右,他在做 Kartell 的代理,我对他第一印象就是他对产品是真的热爱。


Kartell 在欧洲是非常悠久的品牌,品牌创始人慢慢形成意大利工业设计协会。但放到当时,Kartell 的原材料是塑料,在中国人眼里塑料是不值钱的,当时的 Nelson 却还是坚持做这个品牌。


▲2010年的casa casa


后来 Nelson 开始做 casa casa,做 multi-brand。在这个行业,做 multi-brand 非常非常辛苦,要对设计、产品、空间的理解都很专业。但是与此同时,品牌家具店一圈沙发就是二三十万销售额,在 casa casa 要有好几个产品组合销售才能达到同样数字。


所以我一直开玩笑说:“梁先生如果把你的精力、管理能力,用在其他事业上,比这个赚的钱多得多了,干点别的去吧。”他就很坚持,他有对设计的敬仰和喜欢。


▲冯先生(右一)在casa casa的展览活动现场


和 Nelson 讨论产品、设计时,你看得出来他的热爱。他在做这个生意,另一方面也在引导这个市场,能力、品味都会无意中影响他的客户与合作伙伴,他也因此有自己一个人群,这部分客人本来就是懂设计、对品牌有认知,也有对价位对等性的考虑。


这类客人对 FLOS这样的品牌来说,是会传播我们的品牌的。



现在国内的设计环境

我不觉得有多好

怎么生存下去是最大的问题



做 FLOS 这么多年,我觉得意大利文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重视家族和传承。


很多意大利品牌的“模板”几乎都是一样的:一个家族不紧不慢地经营着一个品牌,创始人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喜欢这个事业,品牌就传承给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不稀罕上市,在意的是把企业良性发展,这个就是对家族最好的交代。


也是因为是这种文化,一个产品可以从四十年代、三十年代末开始兢兢业业做到现在,不断创新、坚持,这是国内很多企业做不到的。国内现在太快了。


▲FLOS 早期在米兰的零售店


即使到现在,我也不觉得国内的设计环境有多好,设计师的成长过程还是很艰难。


在欧洲,年轻的设计师有机会帮大品牌做产品,被卖到全世界各地,分版权费。他们的坚持有价值、有回报,但国内没有这个土壤。


这个阶段仍旧有一些爆发性的增长,来自于“弯道超车”,来自劣币驱逐良币。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一进入社会就被大环境裹挟,变得商业化。


▲国内年轻设计师也在引起国际关注。1月有6位中国设计师受邀参加法国 Maison&Objet 设计展,其中上图 WUU 品牌与下图 URBANCRAFT 与 casa casa 保持合作


国内还有一些已经著名的设计师,他们有自己的品牌,也有自己的坚持,产品价格不便宜,设计也很好,但他们面临着版权问题。品牌做起来以后,就有人来抄你的产品卖低价,这让他们的发展道路困难重重。


要维护与发展需要大量的钱,而现在的资本都是看业绩看报表,没有那么耐心。这些传统的企业、设计师怎么生存下去?我觉得这是国内现在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自2015年起,每年《安邸AD》都会与「设计上海」推出“中国设计新锐平台”,选出10组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新锐设计师,带来不同主题的设计作品


中国设计师和品牌还得慢慢发展,像练功一样的,量变形成质变。


不要贪快,需要有个规划,产品能力,与经营能力需要是在一个步调上面。如果设计产品多了,经营、市场跟不上,也是个大问题。


▲2018年《安邸AD》“中国设计新锐平台”评选出的最佳设计新星 DEFRONT 的作品


我自己的孩子现在就在大学里读设计,平常我们也会交流设计、比拼眼光。


如果有一天,她告诉我她想成为一个设计师,我会跟她这么说:“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你必须要准备好,它需要耐心沉淀,它有一个个坎需要你自己跨越,你的幸福真的就来自你的成就感,而你要做好准备,为这个想法奋斗一生。”



用时间对抗时间

是因为对设计有敬畏



从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我慢慢地了解到设计师、了解产品的工艺,去拜访过各种各样的加工厂:玻璃、金属加工……我越来越理解设计背后的许多东西。


我打个比方,FLOS 有一个灯是1958年设计的,到现在还是一个 Best-Seller。为什么用现代人的审美去看看1958年的产品,它的比例,它使用的材料,它的颜色,还能吸引我们?


这就是伟大设计师、设计最大的价值。


▲FLOS 位于意大利布雷西亚的工厂


FLOS 崇尚设计,总是与最前沿的设计师打交道,以和他们共同开发产品为荣。


它是一个引领行业往前的企业,也有这个重任,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 FLOS。每年米兰展的时候,FLOS 的展馆热闹到人都挤不进去。


作为品牌方,我们需要的是产品不断地向全世界各地更新、传承,让大家去用、去理解,去懂得:很多好产品除了好看,背后还有设计师关于功能性、时代性的考量。这种价值传承需要坚持。


▲2018年10月,FLOS 位于上海的新展厅邀请了设计师 Michael Anastassiades,并发布新品 Arrangements


一个好的品牌要在市场良性发展的话,一定要有个长远的打算。FLOS 每年都在良性地增长,但在经营的过程中始终有很多坚持,过度要求很多时候就是饮鸩止渴。


这个过程里,合作伙伴也是很重要的。作为品牌方,我在发展我的合作伙伴的时候也是宁缺毋滥。能够有良好的心态和对市场的认识,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对设计的尊重,才能良性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房地产项目想要20张某品牌的桌子,如果是按照正规方式,从品牌方的国外工厂订货,20张价格不便宜,货期又要拖很久,其实合作伙伴到后面是赚不到什么大钱的。


但是如果20张里混两张假的,利润就有了;甚至还能倒过来,只有2张真的,18张都是假的,也可能根本没几个人知道。我看到很多国内的项目就是这样做的,但能这样做吗?


▲FLOS -  Arrangements


对品牌来说,赚钱是需要的,但赚钱是用来维护、发展品牌的。


最重要的是要让世界认识到品牌背后的精神、认识设计,这是作为品牌拥有者的荣耀——让大家看到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看到它颠覆了传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企业家与设计的传承。


梁哥有话说


Nelson Leung 梁伟,casa casa 创始人

与冯先生相识多年,Nelson 这么想


“让我讲一些发生在我和冯先生之间的真实故事吧。出于对 FLOS 品牌的热爱,我曾经跟冯先生说,我打算开一家 FLOS 的专卖店,地点是我当时洽谈中的8号桥,也就是在建国路那附近,冯先生虽然表达了极大的兴致,但同时也提醒我价格超过了x元就不要考虑了,这在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印象深刻的。


因为在此之前,我只和意大利人谈过类似的事情,而他们总是鼓励我在外滩或者最多人看见的地方开店,却从不关心租金是多少钱。


这不禁令我联想起我妈妈在我青春期时对我说过的话:一个女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时候,要是从来没有顾忌地和你花钱的话,她大概从来没有打算和你永远在一起。这句话也许在今天这个时代会不一样,但是至少在我那个时代,这话倒是很管用的。


我在想的是,难道高昂的租金令到店铺开了不到两年就关掉的话,这对品牌的名声不是一个损失吗?


但是现实又往往不是像我说的这样,很多的国外品牌都是聘请区域经理来去和你对接,而他们往往也只是个合同工,他们极力地希望能够在他们任期的两年之内,你做出些成绩来,这样他就可以加薪升职了,又甚至他就可以拿着这个成绩单跳槽去另外一家了,因此这样短视的做法,往往在市场上比比皆是。


我这样说,可能会令一些国外的品牌看到后,感觉到不高兴,但是无所谓了,假如他们能明白我这些话的内在意思的话,其实是会对我们彼此都有帮助的,也肯定会帮助到你们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毕竟我们总不能期待总会有傻子来接盘吧,我们总不能期待中国人之间互相不分享失败经历的吧。


我仍然相信真实的才能走得更远,而冯先生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


▲FLOS & Zanotta @ casa 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