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陶斌寿

丸艮照明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

主持照明设计师

原上海酷普照明(KOOP)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总监

云知光 特约专栏作者

实战派照明设计师


编辑手记:


在前两篇文章里,陶哥跟我们分享了他关于商业空间光环境的一些思考以及罗列了目前商业光环境中的“五大迷失”,让大家对商业光环境有了一个比较清晰认知和基本的光环境鉴赏能力。


点击下方题目回顾:


深度好文 | 商业空间光环境的思考

商业空间光环境的“五大迷失”


那么,如何才能为商业空间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光环境呢?陶哥认为在学习更多的设计技巧之前先搞清楚设计的逻辑更为重要。


本期,陶哥将通过对设计逻辑梳理和实际的案例分享,为大家讲解商业空间光环境的设计及实施的思路。


本文为特约原创文章 全文逾 5000 字

关键词:个性、内涵、元素、方案解读


商业空间光环境设计背后的逻辑


作者 | 陶斌寿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列举了许多商业空间光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不知有没有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今天,我们回到最重要的话题---怎样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商业空间光环境?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要把一个这么大的话题说清楚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试着把复杂的问题进行逐层分解剥离,梳理成更为清晰框架式研究模型,这样便于我们在寻找答案之前,就可以梳理出在设计背后所隐藏的逻辑。


对于大型商业空间的光环境设计而言,在我们将所有的繁杂问题重新梳理后,回归到问题的本质时,其实就剩下三个最根本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那就是:


⒈ 我是谁?

⒉ 什么是我?

⒊ 我如何成为我?



感觉自己在面对哲学老师的提问?智商开始捉急?别慌,接下来我们跟随陶哥一步步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梳理。


我是谁?

Who am I


这个问题背后隐含了几个问题:我为谁提供服务?我提供什么服务?我怎样提供服务?



我是谁?

我是业态的长期服务平台



对于一个大型的商业空间,特别是购物中心来说,它就是一个长期服务性的平台,它服务于商场里面的各种业态,无论是品牌服饰、文创书店、数码家电还是儿童乐园、餐饮、影院等等。


每个购物中心都有属于自己的业态比例构成,购物中心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服务于业态,帮助业态更好的服务于它们的客户。



因此购物中心所有的规划类的设计,包括光环境设计,都应该是为业态创造更好的经营条件,帮助它们和顾客产生更有效的互动,促进每种业态都能更好的经营,从而实现商场的经营盈利,这是一个核心且漫长的使命。



我是谁?

我让品牌商铺充分展现风采



一旦明白了我是谁,我的核心使命是什么,就要在整个光环境规划的时候做一些取舍。


比如占据整个购物中心最大面积的动线部分,在光环境规划的时候就要做到克制,要把店铺精彩的部分尽可能地呈现出来。


通常成熟品牌的店铺,自身的店铺灯光也相对完善,为更好的做到品牌的识别性,提高店铺在商场内的曝光率,从外部的形象幕墙、橱窗一直到内部商品的陈列,都被品牌商精心的打造过,在整体的视觉呈现上普遍都具备一定的冲击力,极易抓住顾客的眼球。


因此,作为商场的通道就要相对低调,不仅要保持低调,而且还要排除干扰,顾客的视线才会被店铺所吸引,从而商家与顾客才有更深入互动的可能。


▲上图香港太古广场 / 下图上海港汇广场



我是谁?

我帮助商铺提供更好的服务



当然,低调也绝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所有的空间区域都要遵照低调的设计逻辑,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为业态及商铺提供更好的服务的设计出发点上。


比如说餐饮的楼层,餐饮公共区域的灯光就应该多花点心思研究。现在的品牌餐饮对于餐厅的形象以及餐厅内的氛围,在灯光的运用上都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而且也做到了足够的精彩。


但是在就餐高峰期,排队等位早已在所难免,这样商场餐饮层的公共区域,就会成为顾客整个就餐体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时环境的好坏就很容易影响顾客的心情,比如下面这两个例子。


▲反例:天花上毫无创意,满目刺眼的惨白灯光,让等位变得枯燥乏味,顾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对餐饮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无奈。


▲正例:商场公共区域专门设置了休息放松的等待区域,在天花上没有刺眼的灯光,天花上设计了一些类似于星星点点、很柔和、很有趣味的灯光。这样地设计就能丰富顾客进入餐厅消费之前的体验,这样才是更有意义的设计。



什么是我?

What am I


这个问题背后同样隐藏了几个问题:我有什么特质?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怎样可以让人记住我?



什么是我?

我有我的个性



现今整个商业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需要为自己找到个性化的标签。而每个购物中心的特质不一样,所呈现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比如 K11 将艺术、人文、自然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非常有代表性。


▲上海k11



什么是我?

我有我的标识



除了要有个性化,还要一定的辨识度,让人过目不忘。比如上海 IAPM,它的中庭设计一直为人称道,只要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下图这样的场景,就会知道这一定是在 IAPM 里面。


显然灯光对于这些标识是有绝对的贡献,而且灯光本身也可以成为它的标识的一种,比如说 IAPM 的每一层电梯厅的装饰性灯光,就很具有代表性。


▲上海IAPM



什么是我?

我有我的内涵



除了单一视觉上的标识之外,还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购物中心,将一些文化内涵植入到整个的商业策划、空间设计和装置艺术的演绎表达中,灯光对于这些内涵的表达和结合也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比如香港的圆方,将中国文化中的五行元素与商场的空间布局与业态规划有机结合,通过灯光对空间的主题的演绎,创造出了非常棒的意境,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香港 Elements



我如何成为我?

How do I become me?



最后,我们知道了自己是谁,也知道我和别人在哪些地方不一样后,怎样才能打造出我所期望的我呢?



我如何成为我?

空间的理解与解读



我如何成为我呢?这就牵扯到作为一个专业的照明设计师,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应该发挥哪些价值和作用。


通常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空间设计公司会对建筑空间赋予一定的创意主题、概念视觉元素以及对空间布局上的功能安排,对此,照明设计师展开设计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对空间进行理解与解读,包括做一些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


▲购物中心解读分析图


通过对空间详细的解剖分析,将重要区域或重要建筑构造在照明设计上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这便于对后续照明设计方案提供指导性方向。


▲嘿,你手机拿反了。


下面我们用一些案例来进行详细的解释。



我如何成为我?

探索最佳的创意方案



这是我之前参与的一个项目,这个建筑原来是青少年宫式的老式建筑,后来进行商业化的改造。原来的建筑空间的顶部网架是比较粗犷的,但是业主也没有太多的预算投入在顶部的装饰性的处理上。


▲商场中庭



▲中庭现场照片


这个中庭的层高将近30米,如何解决中庭的主要照明问题呢?当然如果单纯从满足照度的角度,采用一些高功率的天棚灯,这种常规的处理手法就可以完全解决了。


但我们认为,这将来是一个购物中心的核心中庭,在照明上不能简单的做功能性的满足,应该要与空间的属性更为匹配,照明应该在解决功能的前提下具备一些创意性和装饰性,同时要能很好地满足做为商场中庭在日常运营中的功能。


最后我们用探索性的方式尝试了三个不同的照明方案。


part 1:


第一个方案我们用一个类似于圆形的装饰装置,把功能性的灯具结合到圆形的装饰上面,考虑到将来的维护,我们同时设计了升降系统。



part 2:


第二个方案用了条型的装饰模块,也是把功能性的灯具结合到条形的模块里,条形模块同样可以升级。



part 3:


第三个方案我们开放了顶部空间,将功能照明设置在楼层的侧沿部分,顶部将来可以装置一些和商业有关的条幅或者装置艺术。



三个方案,其实最终的出发点都是希望照明可以更合理、更和谐的方式融入到整个空间中,能够更好的兼顾装饰性和功能性。


最终业主挑选了第一个圆形的方案,实施下来也验证了我们原来的设计考量,在解决了基本的照明问题之外,让空间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元素点缀,日后的维护也是非常的便捷。


▲改造后实景图



我如何成为我?

主题元素的呈现



再举一个例子:


下图是一个购物中心的入口区域照明方案,入口区域有一个主题的元素,在保证基本照度的同时,结合天花做了莲花型的灯光造型,除此之外,在两侧用了并排的小射灯进行光斑的投影,实现有序列感的光斑。



首先,围绕着莲花造型的筒灯,我们挑选了小功率的,亚光白漆反射面的灯具,这样在点亮以后在天花上形成一定的存在感,与花朵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其次是侧沿的部分,我们希望每一盏射灯所照射的光斑都要美观,我们物色了很多款小射灯,但实际测试之后发现,近距离对墙壁的照射几乎是没有特别令人满意的,当然这个项目是早几年前的了,在当时我们只能挑选一个相对不错的作为一个最终的选型


在这个环节当中,现场实测变得非常的重要,虽然有一个统一标称的瓦数和角度,但是这个灯具能不能近距离的照墙还是要两说,很多吃过亏的设计师应该会深有体会,并不是每一盏灯都可以拿来近距离照墙,所以一定要拿来实际的测试一下。


▲最后实施完成的效果,花朵和边上的筒射灯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我如何成为我?

细节的设计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细节上做一些精细化的设计。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别容易犯错的节点,特别是间接照明,因为材质的不同,表面的肌理不一样,选择的发光器具不一样,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所以我们会有针对性的设计。


▲间接照明节点设计


为什么我们会特别注重间接照明的设计?


因为间接照明在国内的大型购物中心应用的比重很大,但是国内真正能够把间接照明做得非常理想和完美的,目前还是屈指可数的,即便是一些非常知名的购物中心,间接照明也是不尽人意。



我如何成为我?

实施的监理



监理是保证实施效果的最后一道关卡,还是接着以间接照明为例吧,除了设计一个合理的节点和选择合适的产品之外,还需要在现场给予强有效的管控。


需要指导安装工人怎么完成安装,将灯具安装在最合适的位置,保障出光是最流畅、最柔和,光影过渡是最自然的。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缺失,不能有效的管控,最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深圳 AKD 名车广场安装调试现场


▲最终完成效果



结语



消费者在商业空间的行为以及可改变行为的因素,是商业空间的光环境设计研究的基础,我们的最终的意愿或者目标是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商业空间光环境,让消费者可以从进入开始一直到离开,都可以体验到愉悦的幸福感和收获的满足感。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在国内还是任重道远,在当下,对于中国的实体商业,其实真正需要的是一场觉醒,而不是大量同质化的复制,我们需要提高出品的品质,可以让消费者更满意的品质。这需要所有的设计师,包括照明设计师共同的努力。


tips:


转眼已经到了陶哥的第三篇专题分享文章,一直关注陶哥的你,想必多多少少有一些感悟和体会,那么,不妨一起来跟陶哥互动一下:


你对陶哥已经发布的这几篇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有什么关于照明设计的问题想跟陶哥一起探讨?

接下来还想听陶哥讲哪些方面的内容?


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


作者专场文章



  商业空间光环境的“五大迷失”

  深度好文 | 商业空间光环境的思考




陶哥

案例show


▲深圳AKD 名车广场



郑州万象城9¾站台


声明

作者:陶斌寿

本文为特约原创文章,谢绝任何形式的未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小小明,微信号:Dennis-LM。    




广告



我以为我们能一起走到最后

谁知道,你走两步就说要用照明护照测频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