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乡村需要照明吗?
不同的看法在碰撞
文 | 周丽娴
编辑手记:
对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价,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截然两歧,赞同者认为它找到了创建农村新生活的方案,是乡村发展的未来方向,批评者却认为乡村建设运动是以外在手段展开社会改造,不可能解决乡民根本的生活质量问题。
21世纪的当下,当年的两歧评价依然存在,主要观点也似乎并不比当年更为深刻,同时还衍生了新的问题,就是“过度开发”。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对乡村建设的关注出发,还是学术圈去伪存真的姿态,乡建这一所涉领域广阔、需要实践检验的课题,必将继续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它的价值、它的意义也必将继续众说纷纭。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乡村建设下的乡土照明问题,对它的认知,亦是言人人殊,但是我们需要发声,唯有百家争鸣,才能寻见乡土建设中真正的照明需求。
中国乡村的现状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介绍道,截止到2013年,全国有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两三千座。据资料显示, 2005 年这样的古村落还是约 5000个,仅仅7 年的时间就消失近一半(2012 年数据)。
我国城市风格和个性已荡然无存,能否守住古村落这个“最后的家底”,现在还是未知数。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要失去它们了,然而错误的开发理念,也同时在摧毁着我们的乡村。因此一起寻找乡村保护和建设的途径,让现代化的进步科技推动着农耕文明的美好历史得以传承。
01
保护乡村不代表无作为
——我们该怎么做乡土照明?
自以“乡土”为主题的《2016中国乡土照明创想论坛》公布以来,围绕着“该不该做乡土照明”、“怎么做乡土照明“乡土照明的建设对乡村是破坏还是推动”的争论和建议不绝于耳,反对声也不绝于耳,人们反对“城市人”“知识分子”对乡村宁静的“搅扰”和“破坏”,但,切切实实生活在农村的人民是真的不需要这些现代文明吗? 有时候,这或许是城镇化后的人民,为了祭奠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乡愁的呻吟。
图:2016年10月15-16日即将举办的《2016中国乡土照明创想论坛》在新媒体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但是不能否认,村民自主的建设,“被城市文明浸染”过的返乡人员,往往会从城市带回错误的乡土建设观念,“亮化”被等同于“照明”,“基础照明”被等同于“五彩霓虹”,我们的静谧乡村就这样被破坏了,不见了星空、不见了夜色。
我们没有招牌,更不要说用霓虹灯了,因为我很害怕这个光会抢掉了星空的美。那些要做乡村照明的人,一定得想清楚了。个人没有能力阻止你们去做这个事情,那么就只能祈祷你们别搞砸了。#最好放过#
当乡村被照亮之后,不知道上次回家屋前屋后震天响的虫鸣鸟叫还能否依旧那么高亢,吵得习惯城市的我无法入眠。
很怕一些喜欢 RGB 和电视屏的大师。另外我们农村人也欣赏不来欧洲艺术。
在大家眼中,设计师似乎成为了“西化”的代名词,其实“被设计”并不代表“被欧美化”,设计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发现乡村夜晚的问题,用适当的灯光去解决这样问题。“亮化、美化”并不是流于表面。
有能力的设计师不行动起来,都假装没看见,难道就不会重蹈城市的覆辙吗?乡土建设不可避免,现在不做,将来也会有人做,我们应该去引导乡民、引导施工队、这才是有意义的讨论。
“需要照明”是个度,一边吐槽着农村人“低素质”,一边拒绝让他们接受现代化的教育和生活,这是不公平的。乡村夜晚因为照明不足发生的安全事故并不新鲜,为村民提供基础安全照明是必要的。我们也应该把正确的照明理念 “什么是亮的聒噪、什么是暗的美好”分享给村民们,让他们理解“暗”也可很安全,“亮”也可以守望星空。
从目前乡土开发的现状来看,乡村对于照明的需求或许能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古村落的可以成为或者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修复照明需求,另一种则是普通乡村的基础照明需求。
我们应该看到乡土的重要性,不去破坏自然环境的美好,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乡土的破落,既是对生活在当中的村民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顺着他自然衰败,最终消逝的潜在因素。
关注乡村,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建设乡村,才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保证乡村不被过度开发。有专业知识的人不去行动,反而会导致乡村被错误的开发。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现在存在的对“乡土照明”的理解误区。
作为专业的照明人,有三个大的误区我觉得是应该避免的:
1、认为照明就是照亮,所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乡村不需要照明,really?
2、认为照明就是指电气照明。
3、从内心里不认可照明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只看到做得“差”和“过”的照明,很遗憾它们成为了照明的代名词和默认景象。
所以,很多时候讨论问题是双方讨论的基础不同。乡村建设一定是破坏乡村的吗?乡土照明一定是照亮和搞花花绿绿吗?这些狭隘的默认如此根深蒂固,倒也正是乡土照明论坛来讨论的意义和价值。其实,经过设计的民宿和乡村,好的案例一大堆,比如何葳老师的《爷爷家青年旅社》(何葳老师也将出席乡土照明论坛并发表演讲哦),你们觉得如何?
亮需要设计,暗更需要设计,点亮已经谁都会了,阻止不了的,专业的人能做啥?做暗。有想法和追求的设计师今天不做的事情,明天施工队都会帮你做掉,嗯,是的,到时候你们还可以批评。
02
亮化并不等于照明
——乡村照明是城市照明的延续吗?
城镇化的大潮下,被城市带着走的乡村建设价值观,让乡村重建的方法一路跑偏,总是效法城市,城市里的东西被复制到乡村,这其实是一个破坏的过程。因此当人们提起”乡村建设”时,才会不时有反对之声。
什么是城市照明?亮化与照明的定义又是怎样区分?
国内的城市照明设计发展史其实也只有短暂20-30年的经验,我们也仍走在探索的路上,我们又怎能要求乡村照明的发展一步到位。
“亮化这个词并没有原罪,他和照明这个词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给予的含义不一样,亮化就是针对我们的诗句用灯光予以美化的意思。照明在最初可能就是视觉用灯光予以美化的意思。照明在最初可能就是晚上了,开灯就是照明。后来我们把更多的东西赋予照明,而把单一的亮化赋予亮化而已。
从照明的发展史来看,尤其看看照明的爆发史,其实关于更多的是政治、商业、城建发展。而乡土,诸多功能的缺失,所以照明也是容易缺失的。当这些不缺失的时候,乡土已今非昔比了,已经是城市或者城市的一部分了。
这不仅仅只是定义的争论。乡土成为城市不是因为照明这个因素,那么在成为城市之前它的改造和开发都涉及到照明,不存在乡土照明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嵩口、上海附近的朱家角西塘、北京的百里峡间,口水长城都不算城市。
“没有商业需求,就不需要照明?”
但真的没有商业就不需要照明吗?归根结底是对照明功能的理解。商业潜力带来的旅游景点开发促进了乡村建设的发展,但是旅游景点和乡土不能完全对等,这只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定义,“农家乐”的概念不就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么?
优秀的乡村建设必能带来相应的经济发展和商业需求,何崴老师的西河粮油博物馆就是很好的案例,博物馆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同时也让当地的粮油制造文化得以传播,精准的照明定位,没有破坏环境,反而为村民的娱乐生活创建了新的场地。
(有兴趣的朋友扫描二维码详细了解)
案例赏析
情怀为先
西河粮油博物馆

我们应该意识到,商业因素是对照明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更多应该回到村民生活的本身,以湖南新化为例,小到屋前屋后,大到院落和公共设施,都需要为村民提供建设,这并不是商业因素驱使的,而是村民物质生活需求提高的驱动。
我国现在刮起的“民宿风”,民宿照明能代表乡土照明吗?
有人认为,“如果把民宿说是乡土照明。那我们真得好好想想,岩洞照明才是最早的乡土照明,应该是最早开始的。其实,凡是屋内的照明无关乎什么乡土城市之分,屋内的只能是按照功能定位,风格定位,个性取向等等进行分类。比如说难道农村就不能建 KTV 吗?当然可以,这照明很大程度跟发展过程,经济、人流、政治、地理位置等等很多因素有关。其实在大上海有很多所谓的乡土情况,城市发展是蔓延的,照明也应该如此。
(有兴趣的朋友扫描二维码详细了解)
案例赏析
爷爷家青年旅社

其实,乡土照明,它不是城市照明手法的延续,二者生活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照明需求的不同。乡村的最终趋势都是变为城市吗?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平衡,真的是二者需求的同质化而带来的吗?
关于乡土照明,我们需要讨论,各抒己见,相互碰撞,我们需要照明设计领域的专家发声给乡土照明带来理论的知识,也需要来自乡土的民众发声,去寻求真正适合乡村的照明。
这样的思想碰撞的机会来了,10月15日至16日,由嵩口镇政府主办,北京云知光文化传媒承办的“2016中国乡土照明创想论坛” 在福建永泰嵩口古镇电影庙举办,届时来自照明设计圈的大咖、乡建领域的专家都将云集于此,与你共同探讨乡土照明,我们欢迎您的到来,游嵩口,论照明。
论坛议程
报名咨询
长按二维码直接报名

周丽娴
《eLicht 云知光》主编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光环境方向)
论文《广州珠江新城照明质量评价》发表于2016,27(2)
《照明工程学报》
第九届中日韩照明大会“优秀论文”
声明:本文系云知光照明微课堂原创,为云知光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未经许可的转载,授权请联系小小明,微信号:dennis-lm。
ONTACT US
联系我们
媒体合作:袁 逸 群 158 2020 0164
培训咨询:郑 丽 芳 189 2876 6132
商务合作:曹 艽 18924034208
战略合作:曹 传 双 186 1118 6155
趁着还没被毁掉,
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做乡土照明
报名参加2016中国乡土照明创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