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奔驰博物馆灯光解析

文 /徐庆辉 摄影/Liky


位于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展现奔驰一百二十年汽车历史的博物馆,它不仅全世界闻名,而且也是全世界最独特的汽车博物馆之一。


在面积为16500平方米的九层建筑物中,游览的人可以有两条参观路线去观赏包括160辆展车在内的1500多件展品的历史积淀。



博物馆于2006年5月19日正式开幕,是斯图加特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旅游。


今天我们就跟着徐工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奔驰博物馆的灯光设计。


三角形的中庭,从一层贯通到顶,宇宙飞船般的电梯亮着两颗“大眼睛”上下穿梭。


天花上有很多洞,有些是灯具位置,白天时有自然采光,所以无需全部开启。靠墙位置的灯具应该是用作“洗墙照明”。如果是大晴天,那么一盏灯都不用开了。如果是晚上或阴天,开灯数量会多一些。靠中间有 12 套灯具。靠近每侧墙壁有 1 套灯,应该是“洗墙照明”用的。其余的小孔,以及正中心那个大洞,不是灯具,而是排风口。他和周边墙壁的小风口一起工作,可以在中庭形成一个小型“龙卷风”,把室内的混浊气体强制排出去。


平面结构图。呈三叶草型,中间是三角形的中庭,三部外挂式观光电梯,每层楼有三个接近圆形的展厅。


双螺旋式的楼梯、两条参观路线,连通每层楼三个接近圆形的展厅。


参观路线是从最顶上开始的,先坐电梯到顶层,再一层一层往下走。这是顶层的电梯到达处,请注意看上面,屋顶全都是玻璃的,整个屋面就是采光窗。下面再挂了一层钢网,钢网中间一圈圆形的密度稍低,光线照下来的效果就像是一个个大型吸顶灯。(很多钢网上面悬吊了荧光支架灯。)同样是因为白天,只需要开一部分灯即可。相信晚上会开启全部灯具,照明效果就像白天一样,均匀透亮。


从日光和灯光的对比来看,荧光灯的色温比外界日光稍低,应该是 4000K,这是德国人十分喜欢的办公空间色温。徐工也习惯在办公空间用这个色温。


电梯轿厢里面,上下都是棱镜透光亚克力板,在里面放灯,营造太空感、科技感的氛围。


准备进入参观路线时,一匹高头大马摆在这里,提醒我们:人类的交通工具,最早就是从马开始的。


玻璃幕墙旁边是向下走的阶梯。顶上装的导轨射灯,投射方向全部朝内,照亮墙壁,在夜间提供内透照明,并反射到地面提供行走照明。


在玻璃幕墙处,没有安装下照筒灯,而是使用轨道灯,灯光朝向内部,照亮内部的墙壁。这样,夜间从外面透过幕墙看进来时,就是一个漂亮的内透效果,而不是看到天花板上的光点。而在实墙部分,就使用了偏光洗墙灯具,照亮墙上的文字装饰。


1、3、5楼层的一部分是有玻璃幕墙的,自然光线透进来,观众视线看出去,是一种享受。注意看左图:自然光的高色温与展厅内的低色温对比,起到很微妙的区隔作用。


走到第一个展厅之前,此处展示的是传统蒸汽机时代,庞大的蒸汽机只能用于火车和轮船,还不能用于道路车辆。灯光职业病徐工除了关注内容,还留意到了这个:倾斜的玻璃面!


为什么要倾斜玻璃面呢?请看,如果是直立的玻璃面,有位帅哥要拍照的话,他背后展厅里的灯光,就会通过玻璃面反光他的镜头,即使不拍照,也会反光到眼睛,观察玻璃里面展品时,会有困扰。


而倾斜玻璃面,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展厅灯光只会反射到下方,不会造成观看或者拍照的反射光点问题。


这是摄影师在现场拍摄的橱窗内部,请看,他身后展厅的射灯,只在最上方出现了一点点,对展品的观察没有影响。



那些反射光点,就是这样形成的:灯光照到玻璃最上方,才会反射到镜头里。


“历史路线”的第一个展厅,展示的是 1900 年之前,卡尔·奔驰研发汽车,戴姆勒和迈巴赫研究发动机。这是第一辆四轮“机器马车”,使用第一台成熟的汽油发动机,名叫“祖父钟”。


天花上是整体发光天棚,亮度较高,提供均匀的基础照明,让观众看清古董车的每个细节。对应的,地面也是发光地台,但亮度稍低,不会造成刺眼的感觉。同时,四周一圈布置了射灯,重点投射展品,增加展品的立体感。由于天棚提供的照度已经很高,这时射灯的效果很难表现出来,于是天棚和射灯选择了不同的色温,通过色温的对比来强调立体感。展厅周边展示的是次要展品,以较低的照度呈现。


如果时间很赶的观众,就只需要看这最亮的部分就好了。有充足时间的观众,就可以完整看完周边全部展品。



世界上第一辆公路机动车,他是一辆两轮摩托车。把一个 260cc 的小发动机装在自行车上。


值得留意的是他的灯光做法:


用了三种灯光:

1. 背景地面线条灯,这是整个展厅一圈都有的,淡淡地勾勒出展厅的整体边缘。


2. 自上而下的射灯,有三盏(为什么知道是三盏?请注意看地面轮毂的阴影,有三组哦!)


3. 最有趣的一个灯,就是放置在地面的一个投光灯,把这辆车的阴影投射在墙面。在光路计划《光与设计》课程里讲到——“光是画笔,影也是画笔”,会设计阴影的设计师,才是真正的好设计师哦 ~ 下边的飞机,也是同样的照明方法,请自己寻找一下阴影的数量。


大型背景墙,引导着观众走向下一个展厅。一个强悍的射灯照射在立体字上,在墙面留下干净的阴影。此处如果多用几个射灯,阴影就会乱糟糟了。不过,职业病徐工发现一个问题:这几位正在围观的展牌,灯光是照在背面的,从地面的阴影可以证明。观众只能依靠背景板的反光来看展牌内容,不知道能不能看清……


第二个展厅,1900~1920 年,此时的汽车已经初具现代汽车的雏形。展厅的一个方向有自然采光,尽管通过张拉膜削弱了一些自然光,但光线还是比较强的。所以靠近这个区域的位上,就加强了基础照明,就是这些长条形荧光灯。再辅以射灯做重点照明。


展厅中心的这辆 508-M,在 100 年前就能跑到 80 公里时速,绝对拉风!作为本厅的“镇馆之宝”,需要通过一些特别的方法让那些赶时间的观众注意。怎么做呢?对!在他上方吊一些水晶,射灯的余光被这些水晶珠折射,bling bling 的闪闪发光,让你一眼就注意到它。


走到展厅深处,周边的玻璃幕墙用绿色的帘子遮挡起来,自然光已经不强了,只需要射灯就能清晰表达展品。每辆车都设置了不同方向的射灯,观众可以从各个方向清楚观看这些“百年”老爷车们。但此时,背景墙面的灯箱就成为很突兀的“亮点”,为了均衡视觉,设计师设置了一些射灯照向灯箱上方的墙壁,削弱背景的对比度,以不至于太突兀。


这个坡道连接到乘用车展馆,沿途墙面灯箱展示了当时的历史。请注意看灯箱上方的射灯光斑,让上方的墙面不再显得黑漆漆。走廊边居然看到自行车?是的,192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困难阶段,奔驰也转产了,改生产自行车……


其实,徐工更关心的是光与影!射灯照向那辆老爷自行车时,在下面形成阴影,太帅了!即使你远远地看不到自行车,也会看到白色背景上的阴影。为了战争需要,奔驰也做了很多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旁边几个当时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也是奔驰的骄傲。自行车旁边这个,是世界上第一台 V12 发动机,装备了无数先进战斗机。


乘用车展厅,天花变成了白色,灯具也是这种巨大的“吸顶灯”,就像从天窗倾斜下来的阳光。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是由于车辆较高、较大,用射灯难以表现。二是由于此处靠近采光玻璃幕墙,需要与自然光均衡。三是晚上从外面往里看时,内透光线更加均匀舒适。


又绕回老爷车展厅,此时天花上依然是射灯为主,但增加了长条形冷阴极管作为基础照明,同时他们也是导向灯光,顺着这些灯光的走向,就能引导你看完本厅展品。


沿着螺旋楼梯继续往下走,沿路墙面都是灯箱,墙面上方同样是射灯光斑。光斑控制得很精准,不会照到灯箱上,避免灯箱玻璃表面反光到人眼。下面靠近地面处,布置了一条灯带,提供观众步行的基础照明。


到了比较现代的跑车展厅,后面背景的灯光,此处灯光分三层:

一、墙面高处,前面说过的,削弱对比度用的光斑;


二、中间是墙面灯箱;


三、下面是群山风景的环绕背景,用天花洗墙射灯照亮,十分均匀。让你感觉正开着这些车,在山间“拉风”呢 ~



一辆车的特写,从地面的阴影数量,可以看出,在左边有三个灯照向它。当然,右边也同样有灯照过来。光束控制十分精准,一出展品范围,光斑迅速减弱。




卡车主要是看车头,所以对尾箱几乎没有灯光照明。什么叫“突出重点”,这就是范例!


300SL,经典款!同样是各个方向的射灯照明。由于是鸥翼式开门,所以正上方不能有太强的射灯照下来,要从斜侧照进车内。


天花上均匀排列的光点,是可以变幻色彩的,整个天花板就是一个巨型显示屏,可以实现各种幻彩变化,让观众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同时,这些光点的亮度被严格控制,不会在汽车表面形成过强反光。再用射灯照亮汽车,车身上的彩色反光就被消除了。


此处有个休闲区,弧形座位可以让观众休闲,如何从远处就能让观众注意到此处呢?设计师在座位的上方悬吊了半圈吊灯,通过平面的弧形和高度的弧形结合,既是个漂亮的装饰物,又起到“标记”的作用。


为了均匀照亮这个时间轴展板,上空布置了一圈宽光束投光灯。每个灯自带挡板,遮住展板之外的余光。


到了赛车展厅,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基础照明,全是射灯重点照明,每辆车被精准地照亮,车之间的地面完全黑暗。再加上音效和灯光的变化切换,现场营造出相互追逐的赛车场气氛。看地面阴影,这辆车至少有 5 组灯来为它照明。


这个往下走的阶梯是完全封闭的,没有自然光。请注意上面灯光的排列:几乎全部灯光都是靠墙安装,偏光洗亮墙壁,令这个封闭的阶梯空间看上去更加开阔、舒适。而只有一下照灯具,就在阶梯的起点处!同样,走到阶梯的末端,也会有一个下照灯具。只有阶梯的起点和终点处,需要使用下照灯光强调,意思是:“请注意!要走楼梯了!”而中间正常一步步往下走,是不需要太强灯光的。


沿途墙面的展柜里,摆放着这个时期的先进发动机。黑色背景、精准光束,对比度极大,发动机好像是悬浮在空中。


展望未来展厅,各种概念车型挂在墙上、架在空中……此处天花有镜面装饰,为了不破坏镜面装饰的完整,设计师把灯具全部装在外圈,照向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展品。看得出,设计师使用了各种光束角、各种投射方向。不得不感叹:精准的设计、完美的调试!


再去德国,此馆必看!


爱车、爱灯、爱建筑之人,都不可错过!




徐庆辉

云知光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

复旦大学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国家高级照明设计师

DIAL全球认证讲师

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CLDA)副会长

18年行业经验的照明工程师



林力勤 Liky

南社·建筑文化传播 设计总监

资深建筑摄影师

云知光首席视觉营销官



————  THE END————


【点击图片,了解徐老师课程详情】


呀!点击阅读原文

还能看奔驰博物馆的视频课程

有徐工带你游览奔驰博物馆

讲解博物馆灯光的设计

赶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