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这是以前的旧文重推,为什么呢?


一是文章里的清明诗很有意思,也很应景嘛。二是前段时间有一位老前辈讲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大多数事情如果你真正考虑了各种因素,那正确的方向基本上是唯一的。


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呢?设计和审美是有普世标准的,在这一点上,很多设计也包括照明设计,并不是这样做也对那样做也对。但是,在表现手法上,设计又是没有唯一标准的,不像计算那样要求绝对地正确和精准。两者之间如何把握玩味,这正是设计有意思的地方。


前几天见到有人在群里聊天,说“照明设计是艺术,哪里需要计算?我完全凭感觉就好了!”然后又有个贴,说艺术和设计的差异。我在转发那个贴的时候,写了一段话:“艺术家只为自己的感觉而工作,设计师为解决客户的问题而工作。艺术家卖艺术品,开的是销售发票;设计师解决问题,开的是服务发票。


照明可以画龙点睛,不能点石成金。设计是科学,有一定的逻辑可以遵循,如同室内设计在空间中,铺陈装置元素也有一定的逻辑可以依循。设计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对每一项细节的深入考虑。考虑愈周详绵密,设计方能面面俱到、仿若天成。



灯光设计需要了解客户需求、分析背景:


  • 空间设计者的需求

  • 空间设计使用特性

  • 空间使用的时间

  • 地理位置的分析

  • 文化背景的分析


只有在解决了无数个W(What、Where、When、Who、Why)之后,才能运用你的“感觉”和专业知识,为客户做出适合他的色温、照度、分布、形式……这就是How!



然后再根据这些对光的需要,去选择配光、光通、功率……进而确定使用什么产品、安装在哪个位置。



以上所说这些,有些是要正儿八经去仔细算算,有些只需要大致“感觉”一下。实际上,即使你仅仅依靠经验、感觉去判断时,那一霎间,你已在脑海中完成了这些过程。



只有当你能够测量并且使用数字表达你所要描述的东西时、你才算得上真正了解它。否则你的知识便是不完整的,无法称之为科学。——Lord Kelvin



科学少不了数字和数学,在寻求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交会点时,寻找两者共通的可量化性则是无可避免的。——Bulent Atalay


上面说的是“唯感觉论”,那么“唯计算论”就对么?


照明工程师们,别高兴太早,以为你就可以覆盖“设计师”了?先看看这首小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有什么公式规定必须这样读么?完全可以这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马上变成了一首小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又是一场小小的独幕剧了……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或者这样做个“减法”,依然是意境悠长~~


引申到我们的设计工作里,咱们是不是有个定势?是不是有个规定的做法?是不是有个颠扑不灭的真理?欧漏!!没有绝对的所谓真理,不是说“我计算过了”就是对的!


你算过了又如何?能符合当前的设计定位、场景话语么?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么?


你这样算,到底是为了什么?你!真的!仔细想过了么?


有些同学操作DIALux软件已经炉火纯青,但就是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计算?”最终,只会沦为一个熟练的“工人”!离“艺人”还相差很远啊~艺术家?呵呵~~


做出任何一个设计判断之前,麻烦你,多想几下: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研究他们的习性,考察他们出没的路径,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细心彩绘鹿皮,装上雄壮的鹿角,并练习鹿的跳跃,最后我终伪装成一只鹿。我小心翼翼地接近,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但忽然忘记,这么做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几米


我建立了房间模型,摆放好了家具,附上了材质,每一个细节都已布置。然后细心选择灯具,布置整齐的阵列,并调整照射角度,最后我终于模拟了整个房间。我小心翼翼地输出效果图和报表,眼看就要成功了。但忽然忘记,这么做我究竟是为了什么?


——送给照明设计师、照明工程师朋友们,共勉!


【版权信息】本文内容源自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CLDA)会长 谢茂堂 先生演讲稿,由徐庆辉改编,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谢茂堂 徐庆辉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