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新锐计划大师训练营系列课程

「Junko Inomoto课程系列」序

我们都知道,出色的建筑需要光作为表达的灵魂,但在建筑中能同步结合照明方案一并考虑,意味着照明设计师需要相当大的提前介入量,无论前者或后者,在国内都是件稀罕事儿。

因为这又意味着,要不就是业主很有见地和坚持,建筑师很有责任意识,对建筑空间日后的使用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和责任心,这对于处于被动配合的照明设计地位来说,无疑是件难度很高的事情,ARUP(奥雅纳)在中国第一个项目至今超过30年, Junko Inomoto和她所带领的Arup Lighting团队,工作涵盖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以及客户的照明设计。

Junko的课程,将分为五节,为大家带来系统区分店铺戏剧性、场景性、私密性布灯组合的LV(路易威登)商店整体照明概念设计;精妙解决曲面建筑布灯难题,充分考虑赛事直播照度需求的伦敦奥运会游泳馆(扎哈哈迪德作品)照明设计;兼顾表演厅光模式转换的上海交响乐团排演厅(矶琦新作品)照明设计;需要把日照环境和照明设计并行考虑的阿布扎比“蜂巢”办公楼照明设计等数个与建筑密切结合的“特种”照明设计案例,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世界知名项目照明设计流程,教我们应该如何在人的角度进行照明设计的思考。

Junko Inomoto:

建筑的一体照明化设计(5-4)

音乐厅篇

第四课,我们跟随Junko走进高雅的音乐殿堂,由日本建筑大师矶琦新设计的上海交响乐团排演厅,看看她们如何用灯光跌宕演奏音乐空间的音符。

一、先行设计情景模式

什么是情景模式?简而言之,就是空间中不同使用功能时的状态。

照明微课堂的“微客谈”专题中,有嘉宾设计师吐槽过包括高星级酒店中的照明开关逻辑错误,原因在于,很多酒店的照明逻辑是工程技术人员按照灯具的种类(如射灯、灯带、筒灯),或者功能区域(如办公、睡眠、卫生间)简单安排的,墙壁边上劈里啪啦一堆按钮都要靠试错去确认组合,说白了就是灯开关逻辑而不是情景模式逻辑,情景模式逻辑则简单应该区分为:迎客模式(鞋架、行李架、床与通道亮)、观看电视模式(电视柜后亮)、商务办公模式(办公区域亮)和睡眠模式(夜灯亮)。

所以,对于至少有一个功能以上的空间,照明的设计应该先行考虑的就是不同的情景模式,都需要相应配合些什么样的光。

交响乐厅的情景模式,至少有两种:演出前后(观众席通道亮)和演出中(演出台亮)。

二、为不同的情景模式设计不同的照明方式

ARUP为交响乐厅按照以上两种模式设计了照明方案:

1、演出前后模式

图:矶琦新为室内设计了几大块弧形悬空的音场反射板。这也是空间中的设计语言,所以照明方案可以围绕着兼顾表现反射板的构造进行。

在演出前后模式中,空间的光线应该表现为能让观众看清演奏厅轮廓、空间的座位分布,中间演奏台应该是整个空间的相对暗部,但照度也需要让演员能准确入座并开始表演前准备工作。

因此,ARUP使用间接照明的方式,把光投射在反射板后方,使其透过反射板的形状向外渗透,并柔和照亮整个空间,同时显示出空间的轮廓。

然后得出了光的分布模拟和效果图如下:

图:演出前后实景拍摄,空间的设计感,通过主要设计在反射板后的光表现了出来。几块弧形带肌理的反射板犹如悬浮在空间中,观众席后的藏光灯带把空间形状勾勒出来,舞台微亮,表现出准备中的“stand by”状态。

2、演出中模式

图:与舞台照明的应用类似,在演出中模式中,演奏台为需要被关注的区域,同时,每个乐手需要合适的光线来清晰阅读乐谱和演奏,因此光线需要把演奏台打亮,让观众注意力集中在舞台上。但与舞台表演所不一样的是,照度绝对值不能过亮(以阅读乐谱适度光线为标准),同时让观众席成为空间暗部。

ARUP使用了直接和间接照明配合的方式,得出了光的分布模拟和效果图如下:

图:演出中模式实景拍摄,高亮部分的表演台使空间注意力更集中,作为反射光线的载体,反射板上的光线与观众席走道后微弱的线条光成为了极好的衬托背景。

最后,我们来看两张细部处理的照片:灯带的运用,对于勾勒空间的美感和实现柔和照亮空间的间接光线需求的满足,是一种很巧妙使用的方式。


最后一节Junko Inomoto课程,将为大家带来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一个办公楼的项目,我们将在这个项目的剖析中,看到采光设计和室内照明设计的一体化考量,敬请关注期待。

了解更多“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

1、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2、点击照明微课堂下方培训课程按钮;

3、输入“飞利浦”、“philips”、“新锐”、“xr”均可查阅系列文章。

【版权信息】本系列文章,为飞利浦授权,照明微课堂平台根据“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整理发布,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飞利浦授权后方可进行。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