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记:

在国内,“照明设计”迄今仍是冷门的行业,这在“设计”这个服务行业本身的发展就挑战重重的国情下,至少意味着两样事情:首先是照明设计行业的被认可或许需要漫长甚至曲折的过程;其次是从业者,尤其是年轻的从业者们都直面这个新生而未健全领域中巨大的机遇。本期访谈的采访者梁贺和特邀嘉宾符浩然,与上期采访者崔晓光是“同门同学”,均为2013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中的优秀代表。设计作为照明行业的上游,他们会怎么看这个市场,怎么看待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机遇背后深藏的挑战?

本期嘉宾:符浩然

毕业于上海大学建筑学专业

添羽照明设计总监/合伙人

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


访谈主持:梁贺

与光共舞CEO、跨界设计师
云知光联合创始人 & 首席品牌官
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
漫画集《光头仔的夏秋冬春》作者

毕业于中山大学金融学系


微语录:「大的项目,涉及的客户体验很庞杂,往往越到后面越感觉自己的渺小,所以太年轻就做大项目,很容易让人变得浮躁,这是为什么我现在选择重新出发,通过做小的东西慢慢积累的原因。」

梁贺:听说你最近的作品是一个灯具品牌的show room?

▌符浩然:是的,一个小型的show room,折腾了蛮久,现在快完工了,你下次来上海的时候去看看。

梁贺:你以前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大型四、五星级酒店,现在怎么想着去做个小规模的项目?是机缘巧合,还是你自己设定的方向?

▌符浩然:应该说都有,但主要原因还是自己觉得我应该再往下积累,正是因为要走得更远,才更需要慢慢积累。

图:符浩然作品完工照片:意大利灯具品牌L&S展示体验中心。这次,他做了大胆的跨界尝试,体验中心的室内设计和照明设计都由他一手包办,这种全面锻炼的机会,在以往的“大项目”中,几乎不可能。只有用心体会生活的人,才会明白,好的照明设计与项目气势磅礴与否其实无关,只与设计师有对于理解这个空间用来干什么有多少把握有关。只有有追求的设计师,才会明白,作品按照初衷的被实现,比一切美好的效果图和悬在半空的理念更重要。

梁贺:大项目不可以完成积累吗?感觉主创设计师应该是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像你积累了那么多年酒店照明设计的经验,应该是死磕酒店必成大器的感觉了,为什么就会想着在这个看似最好的时候改弦更张呢?

▌符浩然: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我遇到的问题核心来源,一家酒店从被设计,到最终建成,往往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周期,两年左右是比较理想的了。所以比方我今年设计好的方案,需要看到成果,往往需要两年之后,到我进场调控的时候,那我当初设计时的理念或者说感觉,已经有变化了,我个人觉得这对于处于成长过程中的设计师来讲是不利的。最终对大空间、大项目的把控,对于个人能力还不够强的年轻设计师而言,就需要从把控小空间开始积累。

图:符浩然作品,嘉定喜来登酒店外立面照明方案稿。

梁贺:你这个想法很有意义,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做过很多不负责任的设计,为了所谓表现力牺牲用者利益的设计。

▌符浩然:这正是我想说的问题,就拿我们是新锐照明设计师这个名头来说,什么是新锐?譬如建筑设计界,入行十年况且算不上新锐,我刚入行就开始做酒店照明设计师,才几年的时间,就能算是这行里面的“新锐”了,这并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当然这里面有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问题,但从我自身感觉,这行业目前还是相对浮躁的。

梁贺:你意思是说,要做好酒店照明的设计,太年轻或者说,资历尚浅显然是不行的?

▌符浩然:是的,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是这样的,我刚入行时就开始做酒店的照明设计,那时候是照猫画虎,把以前成熟的项目资料拿来参考,照着画,大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我当时并没有很多住酒店的体验和感受。渐渐做下去的时候,我会感觉自己担子重了,大的项目,涉及的客户体验很庞杂,往往越到后面越感觉自己的渺小,因为开始发现,很多体验的细节,对于客人来讲都是及其重要的,但设计师如果忽略了,或者没有被完整实施下去,都会导致出来坏的结果。

梁贺:譬如说客房开关逻辑,我见过太多一塌糊涂的。

图:酒店客房的照明系统开关逻辑,是一个极其容易被忽略的体验要点,很多酒店的照明系统控制是由电工设计的,把灯光按类型归类,射灯一类、筒灯一类、灯带一类,台灯一类,这样的物理逻辑造就了墙上一溜不知所以的开关,客人往往需要摸索半天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照明方案组合。其实,只需要把使用情景逻辑理清,把不同灯具的用法编排进去即可解决,譬如:待客模式、观看电视模式、娱乐模式与睡眠模式。

▌符浩然:没错,控制系统、开关逻辑、防眩光、色温参数在不同区域的应用等等,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对酒店这个产品要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才能够把控好设计,所以照明设计师需要懂的东西非常多,因此我觉得现在对于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对设计和结果的准确把控,只有从小项目慢慢去磨炼。

梁贺:是的,设计在某个层面是相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跨界。

▌符浩然:对,所以这个show room,我像你一样,开始了跨界的大胆尝试。

未完待续。

知识产权声明:《微课堂访谈》系列文章,系照明微课堂独家特约采访文稿整理发表,照明微课堂拥有文章所有知识产权,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清晰标注出处;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授权后方可进行;否则,照明微课堂保留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