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面积约40平米的房子,位于新开通的海珠涌大桥的车道夹缝中。原本流畅的公路于此处一分为二,从高处看形似一只眼睛,因此被网友们戏称为“海珠之眼”。


“海珠之眼”的迅速走红,吸引不少市民到此围观打卡。


拆迁,一向是城市发展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钉子户的说法也由此而来。虽然大多数拆迁都给屋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总有一些誓不搬迁的钉子户,即使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也绝不妥协,最终变成了一道都市奇观。



作者/编辑|可达
主编| 一堆栗子
01
"路中楼"
从“海珠之眼”到“海珠之心”

虽然“海珠之眼”也被称为“广州最牛钉子户”,但它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
海珠涌大桥启用后,来往车辆繁多。生活在马路正中央,且不论噪音与尾气的干扰,一旦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居住在屋内的人则会非常危险。此外,“海珠之眼”低于大桥平面,阴雨天气里也会有水浸隐患。
拆迁,一向是城市发展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有人因自家祖宅无法保全而烦恼不堪,有人为飞来横财而欣喜若狂,当然也有人因为没有拆到自己头上,愤愤不平恼怒不已。

“海珠之眼”的屋主表示,曾与项目征拆方就拆迁赔偿安置问题进行过谈判,“但在新房房源和房子所处地点等细节上,没有和征拆方达成意见一致”。
如此一座高流量的交通大桥,相信广州政府当年拆迁时是诚意满满的,毕竟谁都不想修一条被撕成两半的公路。因此可以想象,屋主人的赔偿要求应该远高于政府可以接受的上限,迫使政府最终放弃并修改了建设方案。

其实,这已不是广州政府首次为钉子户修改建设方案了。


由于被几条马路包围,噪音很大,灰尘多,周围又有树,低楼层的房间基本不进光,大白天也要开着灯。和"海珠之眼"对应,这里被网友称为"海珠之心",不少城市摄影师来此取景出片。

而从磨碟沙路拐入双塔路,在直走和掉头的分岔路口,可以看到一栋水泥色八层旧楼立于路中心,与背后的琶洲安置型新社区高楼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里,本可双向通行的双塔路变为一条单行道(西往东方向)和一条掉头车道,如果车主想从琶洲大道转入双塔路(东往西方向)则需绕行旁边的新港东路。

住在该楼的居民表示,这里水电都通,绿化也不错,如果政府无法提供他们期待的安置房,就会继续住下去。

面对类似“海珠之眼”这样开山劈路的钉子户,不少网友指责屋主贪心有余,狮子大开口,造成了现在既影响城市美观、又不得安居乐业的局面。

还有人说,一户的赔偿款再高,也比不上改方案的成本呀,花小钱赔偿,道路通顺流畅,何乐不为?如果真的这样做,那对一起拆迁的其他户主岂不是不公平?况且,一旦开了先河,就是变相鼓励拆迁户变钉子户,以后的城市建设将会更加困难。
02
"楼中路"
倔强的隧道式钉子户

位于日本大阪市福岛区的门塔大厦,是一栋16层楼大楼,楼高71.9米,竣工于1992年。它就站在大阪市北区的阪神高速道路11号池田线正上方,同时也是环状线的梅田出口。

这条交通繁忙的高速道路正好从其中穿越而过,但是这条公路实际上与建筑体并没有接触,四周也设有隔音板,如同一座桥穿过一个山洞。

与中国的钉子户有所不同,门塔大厦的建造与阪神高速是同时期进行的。政府规划的道路横跨这块不属于公共所有的土地,而真正所有者——日本木材株式社会——亦不肯放弃修建大楼的权利。在双方各退一步之后,门塔大厦终于修建完成,而5-7层则被租给了阪神高速公路。


如今的门塔大厦不仅未因为贯穿的高速路而受到消极影响,反而由于独特的构造设计,成为本地一处热门的网红景点。

与门塔大厦类似的还有重庆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同样是土地开发商与交通部门协商后,共同设计修建。

轻轨线穿越的这栋楼,1楼至5楼是商铺,9楼至19楼是住宅,中间6楼至8楼是轨道交通区域。其中,6楼是站厅,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每层面积约3500平方米,空高约3.6米,列车穿越的长度有132米。





03
气球小屋
现实版“飞屋环游记”

在电影《飞屋环游记》中,政府计划要在男主角卡尔所住的地方重新建造新的大楼。然而卡尔不愿离开拥有和妻子美好记忆的房子,于是在屋顶上系满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氢气球,带着屋子一起飞向天空,开始冒险的旅程。

电影制片人曾告诉影迷,飞屋的原型位于美国的西雅图。在西雅图的巴拉德区,钢筋水泥森林里坐落着一栋小巧陈旧的房屋。

这栋房子建于1900年,只有90多平米,居住着一位固执而独立的老太太Edith。2006年,有开发商想在这块区域建一个五层的商用大厦,但在Edith拒绝搬走。Edith自1950年起就住在这里了,她不屑于开发商提供的补偿款,并表示自己太老了,坚决不要离开家。


最后开放商修改了图纸,三面围合,绕着她的小房子建起了凹形的商业大厦。


在项目施工期间,Edith照常住在她的小屋中。她说:”我是经历过战争的人,这点噪声根本不算什么。” 而项目的监理工程师马丁甚至成为了Edith的挚友,他照顾老太太生活起居,直到2008年Edith去世。
Edith去世前将这栋小屋留给了马丁,马丁将它转售给一位同样懂得这份坚守的商人Greg Pinneo,并将其翻新扩修,重新使用。

2009年,迪斯尼为了宣传《飞屋历险记》在Edith的旧宅挂上了气球。影片上映后,挂满气球的小屋成为了坚守与浪漫的代名词,世界各地的影迷来到西雅图,纪念倔强的Edith和她的小屋。


建筑师事务所skB Architects还提出了一个保护Edith小屋的方案,希望可以进一步纪念这位文化英雄。




(图片@skBArchitects, https://www.skbarchitects.com/edith-macefield-house/)
如果我们的城市能够牺牲些许利益,留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庇护所,也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羊城晚报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QB9ro8H?s=op398&appid=s3rd_op398
-END-
版权声明
来源: 建道筑格ArchiDogs(ID:ArchiDogs_AD)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出处。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云知光照明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