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建筑师疯人院(ID:Archifun)
自20世纪后半叶起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反思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方式

世界各国也开始致力于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建筑领域也在不断尝试着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所谓新能源就是指化石能源之外的各种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等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座利用了新能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

01雷根斯堡住宅国/托马斯·赫尔佐格
赫尔佐格先生是较早时期建筑节能主义的践行者雷根斯堡住宅也正是他对建筑节能设计的一种尝试

建筑被设计成三角形斜面的形体屋顶和南向墙体顺势相连全部安装了玻璃材质这就自然形成了可储蓄太阳辐射热的采暖装置

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当地的树木顺应了当地生态条件的同时茂密的树林也为炎夏的遮荫提供了优良条件

起居室与外侧玻璃温室之间的玻璃隔断是可以自由拉伸的在不同的季节和室外气温条件下配合建筑北侧顶部的开口利用空气的热压作用原理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与保温

整座建筑美观、坚固、实用它建成的所用资金不多保温、散热、通风等都运用天然手段不需要额外的工程辅助是利用太阳能建筑中的著名作品



02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改建国/诺曼·福斯特

柏林国会大厦始建于1984年几经战火毁坏后于1999年重建完工

改建后的国会大厦可以说是一座穿着古老庄严外衣的现代化新建筑是一座低能耗、无污染高效利用清风与阳光的环保型建筑

建筑具有生态燃料及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地下深浅水层使建筑具有天然的大型冷热交换器最瞩目的玻璃穹顶更是为整座建筑提供了大量的自然采光与通风

透明的穹顶和倒锥体将水平光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夜晚又将室内光反射出去如璀璨的星体一般中空的倒锥体更是充当了拔气烟囱的功能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通风

这个被人戏称为“英国鸡蛋”的圆顶造型简洁有力体现着当代与古典建筑美学的融合与碰撞也是一件技术上的杰作


03伦敦市政厅英国/诺曼·福斯特

泰晤士河南岸、伦敦塔桥旁一座体型圆滚的建筑很是吸睛这就是据说其使用能耗仅为同等规模建筑物的1/4的超节能建筑

建筑的供暖系统及冷却系统全部来自地缘热量及地下水的循环利用建筑的遮阳措施也是采用了一系列主动和被动的遮光装置

有趣的是整座大楼的绿色设计理念其实是源自动物界动物在寒冷的环境之下需要保持体温时就常常会把自己缩成一团

但这也不是一个随意形态的椭球体而是通过计算和验证得来的目的是尽量减小建筑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面积从而获得最优化的能源利用效率人们将这样的建筑设计手法命名为体型遮阳


04巴林世贸中心林王国/肖恩·奇拉
建筑位于巴林最大的城市麦纳麦当地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具有很好的海风资源为风能建筑的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天然条件

建筑整体外形成两座传统阿拉伯“风塔”形状由三座桥梁相连每座桥梁上分别设置了一个直径29m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涡轮机和与其相连的发电机

但其实当地的海风并不十分强劲设计师便将塔楼设计成坡面流线型的三角大楼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将风速提高了20%的同时也控制了气流的走向为叶片的转动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巴林世贸中心是世界上首座可为自身持续提供可再生能源的摩天大楼3台风力发电机每年可为大楼提供120万kWh的电力相当于3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05上海世博会万科馆中国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作为低碳展馆代表之一的万科馆“麦垛”亮相世博园区展馆所要传递的回归自然、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的材料、通风、采光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展馆由七个不规则圆筒错落排布空气在圆桶的空隙间快速流动形成了最直接的穿堂风

七个不规则圆筒围合出的中庭上部有直接的阳光照射以加热中庭顶部的空气从而形成温度差和热压实现烟囱效应

中庭的四个方向均有圆筒之间形成的开口且形状都是上小下大这样更有利于增大风压提高风速各圆筒中央设有高侧窗当其开启的时候上下的空气形成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展馆之所以叫“麦垛”是由于它是由大量废弃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制成的除此之外展馆内还有利用废旧易拉罐或废旧电脑主板组成的墙体等以废旧物的回收作为建筑材料的展示

万科馆的设计师在讲到万科馆的时候说
希望通过麦垛表达对自然的尊重也期冀可以唤起人们接受、欣赏、尊重自然的观念与信心
- END -

版权声明

作者:建筑师疯人院本文已获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出处。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