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近日,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礼书在云知光学堂直播平台,做了《关于基于LED灯具的光学设计与应用》主题的分享,其中包括:LED灯具的光学指标及其物理意义;LED灯具光学指标、光源与光学结构之间的关系;LED灯具配光设计及应用;关于灯光的应用及灯具发展的思考。今天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实用干货吧!


讲师



周礼书

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

LED灯具的光学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用来评价灯具与光相关的参数指标:
远场光学指标通常指具较远距离被照明区域的光学特性,有角度分布特性和颜色分布特性等指标。   
近场光学指标指LED灯具出光面处的光学特性,包括出射强度出射亮度
光通量灯具的出光能力(与光源及配光系统效率相关)表征能够被人的视觉系统所感受到的光辐射功率。
光强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
照射强度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用来评价被照射物体。
出射强度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光通量,用来评价发光物体。
亮度评价面光源上考察区域在考察方向上的发光特性的物理量。
光通量、照度、出射度、光强、亮度这些物理量中,亮度是直接关乎人眼感受的量,在进行灯具及灯具光学设计时应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加以考虑。

这个情景下被照场景亮度就是黄色箭头表示的反射进入人眼的部分光

亮度这个指标在灯具的应用上实际包含两重含义,一个含义是我们在前面讲的灯具的出光亮度,另外一个含义是被照场景的亮度,它指灯具发出的光照在物体或地面上,再反射出来进入人眼的部分光,这方面在室内照明无硬性规定,但在户外照明有明确要求。


2

LED灯具光源、光学结构、光学指标之间的关系
LED光源:LED光源是发光的源头,灯具的照明效果与它密切相关,光学设计对最终效果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照明光场始终会带上光源的烙印。   
光通量衡量光源的发光能力。
芯片尺寸、数量、排布:       
芯片排布密度、芯片排布均匀性、芯片与围边之间的距离都是影响配光设计与光品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荧光粉的涂布:

荧光粉的厚度、边界荧光粉区域的宽窄及形状都是影响配光设计与光品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配光曲线:

描述光源在空间不同方向绝对或相对发光能力反映光源远场光强分布信息,与光源ies文件相应。

光学结构:为了实现配光要求而采用的控光结构形式。
角度不同光斑类型对应的配光曲线。


拉氏不变量:


光源上面发出的每一根光线,无论通过怎样的光学变换,出射角度的正弦值与出射高度成反比,也就是说出射高度决定了出射角度。

对光源上所有发光区域发出的所有空间角度光线的拉氏不变量进行积分,我们能够得到整个光源的拉氏不变量J,其大小在光源制造的初始就已经确定,由封装芯片的排布、荧光粉胶体的涂布状态,荧光粉激发出来的光线角度确定;
我们在灯具整体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要对它进行合理的评估,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光源配多大的光学口径才能做出需要的小角度灯具。

针对灯具的最小角度,存在一个最下理论评估口径

灯具的光学设计是多重条件下的平衡取舍

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光源、口径、高度、效率),尽量实现光学指标,如果实现不了,就做取舍平衡;

在实现光学指标的前提下,变换透镜的结构形式,做光斑分布调整平衡;

在满足光学指标、光斑分布的前提下,变换透镜的结构形式,在美观与新颖方面进行突破;

材料成本与工艺成本的平衡。


3

LED灯具配光设计及应用

实现控光的几种典型方式

单透镜折射控光


•有3个控光自由度,入射面、材料折射率、出射面;

•对于远场为圆形光斑,透镜多为轴对称体,设计相对简单;

•对于远场非圆形光斑,相应的透镜为非轴对称体,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偏光分布,设计会变得很复杂;

•透镜效率高;

•单透镜折光能力有限;

•存在界面反射,不利于眩光的控制。


反光罩控光
•只有反射面1个控光自由度;
•光学及结构设计相对简单;
•不存在界面反射光线,有利于眩光控制;
•部分光线不受控,光源光线直接从中间出射,亮度相对较高,眩目刺眼;
•K值较低;
•光斑多样性差;
•效率较低。

反光罩+透镜

•用透镜控制中间直接出射部分光线,使其较好地与反光罩控制的光线融合,改善光斑分层现象;
•K值有一定程度提高;
•透镜的加入产生界面反射光线,带来眩光。

折射、全反射复合控光透镜

•光源发出的光线分为两部分,小角度部分通过中间凸透镜汇聚出射,大角度部分通过折射进入透镜体,然后经侧面全反射控制角度,最后从出光面射出;

•对LED光源发出的所有光线都能进行有效的管控,透镜效率高;

•改变透镜的结构形式,可以变化出多种光斑形式;

•存在界面反射杂光。


灯具结构件的光学设计

结构件内壁的反光


•光线来源于透镜界面反射光线、设计过程中主动丢弃的光线、加工装配误差溢出的杂光。•这部分光线通常能量较小,通常以背景光的形式出现在照明光场中,但也不排除由于灯具内壁采用镜面高反材质配以特定结构从而严重影响光斑质量的情况。

•解决办法:内壁涂黑、内壁处理成漫反射面、进行精准的光学评估。


灯具前端防眩遮光罩的反光


•光线可能来源于正常出射光线,也有可能来源于界面反射光线,表现为灯具正照射时光斑存在杂光亮环,灯具擦墙照射时边缘分层,严重影响照明效果。

•使用黑光罩吸收。

•使用漫反射罩弱化。

•灯具方案规划初期,对遮光罩进行整体光学评估优化,尽量减少光线投射到反光罩上,让反射光线受控,使其较好地融入到主光斑里。

把灯具结构件设计纳入光学设计范畴,使其与光学配光设计相结合,最终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光斑效果。


4

关于灯光的应用及灯具发展的思考

照明的目的

•人们获得的外部信息90%来自于眼睛,眼睛获得信息的载体就是光线。
•良好的照明是让人们在感觉舒适的情况下,观察物体的空间及色彩信息。
•光源照亮物体,物体反射或透射光线,带上物体信息的光线进入人眼并成像到视网膜上,大脑分析图像,从而让人感知物体的存在信息(大小、明暗、色彩、远近等)。


人眼相当于精密可自动调焦、自动调光圈的摄相机

人眼到底感知到的物体信息是什么
•亮度表征物体表面明暗程度的量。

•颜色表征来自于物体光线的波长组合及相对强度的量。

•对比度表征不同观察物体亮度相对差异。

眩光产生的原因
•光亮度绝对值太高,超过人眼的正常接受范围。

分布不合理,在人眼的主要视角范围内。

反差太大,对比太强烈。

灯具的防眩   
增大绝对出光口径,降低出光亮度。

增大有效出光口径,合理分配能量与空间。

间接照明的防眩


目的:增大出光面,降低表面亮度为空间 提供柔和的环境照明。

缺点:通常反光区域材质特性为朗伯漫反射,产生大量大角度眩光。

解决:把反光区域作为光学器件设计,使出光强度、角度受控。


以人为本的灯光设计道路漫长


灯具设计的理念转变(光学与结构相结合的设计,灯具是否应越小越好)。

灯具输出光学文件信息的全面性(波长信息、出光面亮度信息)。

被照射物体的光学特性(反透射率、反透射光线角度分布特性、对波长的选择特性)。



-END-

版权声明
者:恒坤光电
本文已获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


点击“阅读原文”,看直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