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深圳这两个超一线城市的夜晚刷着朋友圈和抖音的流量,分别因为进博会和特区四十周年生日而 high 了一把,灯光秀刺激着肾上腺素和爱国之心,虽然是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你们有感受到吗?城市夜景的新形态,她来了。
照明设计师,像土地公公一样“咻”的冒出来,变成了城市夜晚的导演,从一栋建筑、一个景区到一个城市,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此时赋予照明设计师的重担、荣光,还有,压力。
中国照明学会的窦林平秘书长在第三届云知光论坛上做了题为《灯光艺术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的演讲,除了国家大事件的需求,很多城市夜景的诞生是因为城市旅游需求,怎么样才能让游客“住一晚”? 在没有人文或自然旅游景点的城市里,城市灯光秀就很可能异军突起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可是,城市灯光秀并不仅仅是在所有建筑上布满像素点,像大电视一般播放价值观或者商业广告,不仅仅是给所有建筑勾好边,再用激光各种扫射制造震撼,也不仅仅是用配色粗暴的五彩斑斓的灯光去装点夜的黑。粗制滥造的内容不仅仅会带来光污染,它还是视觉污染。在2018世界媒体建筑双年展上,世界各地的媒体建筑专家和学者谈到,媒体建筑最早起源于公共艺术,它要让民众参与进来有更多互动(interaction & engagement),必须要有艺术性,这样的要求一提出来,对照明设计师的挑战就大了,但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何迎接挑战,将考验转化为机遇呢?
今年七月,来自 PLDC 的 Martin 在徐清流老师照明设计事务所十周年庆典上做了题为 Lighting Design of Things for Smart Buildings 的演讲,他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传统建筑中,照明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像是室内、机电一样,需要与建筑师配合,但是在 IoT 的时代,光不仅仅是照亮从而让人看见的东西了,它能看见,我要怎么说明呢?它无处不在,在一栋大楼里,灯具设备能整合监控等等各种智能,采集数据,比如,在一幢办公楼中,一天中办公室座位有多长时间是被用到的,一个会议室一个月的使用率等等,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给管理者们提供很多节约能源以及空间的建议,那么,当无处不在的照明器具能够整合这些智能设备的时候,照明设计师们能够做什么?拥抱 IoT 时代,成为整合者!
跨界整合也已经启动,清华同衡的荣院在做杭州G20规划时,曾联合中央电视台的制片、清华美院视觉传达专业、信息专业、环艺专业教授共同策划,与杭州江南文化匹配的艺术内容作为媒体立面播放的内容,虽然最终被政府采纳的方案并不都是艺术家们推荐的,但跨界合作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如何降低跨界中的摩擦成本呢?
跨界学习,包含上课、各种跨界合作实践中的学习等等各种形式。不学习将会被淘汰,或者始终就只能是被牵着走,处于越来越低附加值的产业链组成者。
所以,对于照明设计师来说,除了舒适区的照明设计技能,还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呢?
如何去提高对城市文化、规划的认知?
在城市中,建筑要怎么在规划之下亮起来?
怎样用好现今流行的媒体立面的形式,让它不只是沦为广告播放机?
如何让城市居民不宅在家往外走,吸引游客留下来?
怎么样策划文旅项目或者通过创意制造引爆点?
如何去创造互动,让这个城市更有人情味,推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我们请了一组在这几年能够很好抓住大势飞翔,在这个时代稀缺的导师、设计师、工程师来给大家拓宽思路,你可以来学习,来提问,来合作。
云知光学堂与复旦大学联合策划,复旦大学主办课程未来城市夜景的创新力量,培养夜景新时代的照明设计师,我们不仅仅是教你光的文化,照明设计技法,还有互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