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编辑手记:

11月9-11日,TOYONIA 東洋 · 第三届云知光论坛邀请了众多来自各领域的大师,进行了非常精彩的现场分享。论坛上老师、嘉宾们的探讨对于照明人来说也是一种学习,那还有什么学习方法可以令照明人更好地提升自我?今天我们来看看云知光专栏作者张婷在第三届云知光论坛上的收获与总结,与之一起进步!



张婷 Sophie

深圳前海卢森特照明设计  项目统筹

8年海内外照明项目管理经验

高级项目管理师

生活美学、光影艺术分享及组织者

云知光 专栏作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每秒被重新定义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法被定义的时代;这是一个极其考验回归本质与终极思考的时代,于是,在这场照明行业的论坛里,所有的讨论、所有的分享都殊途同归回归到人们的感受,回归到关注人们的健康。


对于此,我并不惊讶。Sarvdeep 先生在上月底离开深圳前,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与团队分享,未来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健康与智能控制。而他分享的照明行业者要永葆孩童般的好奇心,不断地学习,则是我在这次照明论坛上强烈感受到,在所有的分享嘉宾身上所看到的。


杨晓明老师提到,他遇到新的行业任务时,首先去做的,便是学习这个行业;张昕老师抽奖获得云知光学堂终身学习卡,身为教授及云知光学院讲师的他,极尽谦虚“我要好好学习”;Uno 老师在听完许东亮老师、梁峥老师及窦秘书长的分享后,连称“干货满满”。我自己在这个“脑洞大开”“相关跨界”论坛上所听到的、感受到的、记录的,至少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消化,而这些也将成为未来1-2年的方向与目标。


回溯8年前,我借助英语以海外照明项目管理进入照明行业,后因帮助 Sarvdeep 先生现场翻译概念方案汇报进入照明设计行业,各中机缘。从照明基础至照明设计,我一直在摸索照明行业的系统学习方法,这次在论坛所有老师的分享中受到启发,我且将感悟到学习方式归纳如下,以提醒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持续学习。相信适用于照明行业所有从业者。


向大师学习,琢磨用光与理念

看到努力的方向


真正的大师,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作品的呈现与理念一致,知行合一。在信息通达的互联时代,了解大师的作品与思路,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书籍、论坛、网络都是途径。只要确立这个目标,自然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这次在论坛上,田中谦太郎先生的作品,是让我最感动的。因为有暗的衬托,光的出现才会让人感觉到惊喜而感动。就如同60万年前,人们在漫漫黑夜中看到篝火的那种安全与欣喜感。在黑暗中对于光的追寻,是生长在基因里的。


在听他分析作品的同时,我对于 Sarvdeep 先生及团队的设计,也有更好地理解与认知。大师们有不同的风格,但若“求同存异”,都在讲同一件事情:人们需要怎样的空间与氛围?如何更美地呈现?如何做到视觉舒适?如何巧妙地“隐藏”灯具?


田中先生分享的框架也是简单而值得学习的,首先讲酒店照明的趋势是什么;然后分析住酒店的人群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最后是案例分享。


若能细细琢磨与分析,每一次与大师的接触(线上或线下),都会让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更进一步。


▲田中谦太郎分享的Amanemu酒店案例



注重跨行业的交流

同时转化成与照明相关的知识


设计本身就需要跨行业的知识,照明设计更是如此。照明设计师在工作中与建筑、园林及室内设计师对接,也与不同行业背景的业主对接,同时也要与照明厂家对接。借用梁贺LEGO的一句话来说,照明设计师很多时候要将其他设计师的感觉,“翻译”成为照明厂家所能理解的参数。而我将这句话再延展下,照明设计师要站在需求者的角度上,用需求者能理解的语言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这次论坛,我的收获很大,以地产行业的分享为例,清房协秘书长张雪舟前辈分享了WELL标准,光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有品质的地产公司都在关注光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昼夜节律等。他说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地产商会静下来思考。他的分享带给我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是,如果照明设计师不学习,很难在理念上与高品质的企业匹配;二是,无论市场处于什么状态,照明行业其实都不会有所谓的“严冬”,前提是让自己真正专业。越是精进,就越是“稀缺”,就越会有市场。


▲清房协张雪舟前辈分享的WELL标准中,关于“光”的部分


不仅是地产界的分享,来自新零售、城市规划版块的分享,同样精彩。了解不同行业与版块的趋势,同时与照明基础知识结合,也能应用在照明设计中。举个例子,我们在金地集团室内精装研发中,考虑到了即将面临的老龄化现象及新一轮的新生儿,于是将老人与孩子的需求融入在我们的设计中,加之其他方面的考虑,相信金地室内将会有更细腻的呈现。


跨界学习的同时,也是一个“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比方,来自日本的山本伊都子(Istuko Yamamato)分享的VMD(商业的视觉化),让我真正知道了,为什么在商业空间内,如何划分视觉层级,哪些区域是需要基础照明,哪些区域需要重点照明。而这些,也将成为我们在对接室内设计师或者直接客户时更易懂的语言。


▲山本伊都子VMD分享中与照明相关的部分




借用职业定位,简历系统学习框架

在日常所见的一切中学习


记得Sarvdeep先生曾与我们分享过,大部分人在30岁左右,会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每个人都会有倦怠期,这很正常。但除非行业真的有问题,否则最重要的事,是坚持行业,尝试不同的方向。


时常有照明行业的朋友会对我说,他们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期,尝试突破。我想,这可能与定的目标有关,因为每阶段有一个更高点的目标,才会有动力。


这次论坛现场的一张图上,涵盖了照明行业方方面面的知识及相应的岗位,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职业定位与规划。对照着这张图,首先是可以给自己定位,然后对照着看看自己还缺少哪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


▲云知光学堂课程体系


最重要的是,当有一个架构之后,你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将你所见到的一切与光相关的东西,进行归类。于是,日常生活中所到之处,不论用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同空间,不同场景,皆为学习。吸取错误的用光的教训,借鉴用光巧妙的地方,然后结合自己的定位,再进行转化。


试着梳理自己的定位,我之前负责项目管理,通过学习成为高级项目管理师。进入照明设计行业后,负责项目统筹,对于照明设计的流程及进度比较熟悉。比较幸运的是,我一直在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设计,接下来的目标是更加系统地学习设计管理方面的知识。


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及对照,就能快速建立框架,让生活与工作中一切与光有关的实践,变得更有意义。


简单地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方法,其实就是拿一张地图,定好你想去的地方规划好路线(职业定位),在途中一路升级(跨行业交流,内化),确认是否有偏航随时校正(向大师学习),一直坚持走,就会到达想去的地方的。


愿与照明行业同行,一起保持精进,为更好人居光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Sophie有感于第3届云知光照明论




作者|张婷Sophie

内容来源|苏菲的诗意生活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出处。

投稿/合作|media@elicht.cn



*本文谨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云知光照明微课堂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