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事件回顾】


昨天(5月14日),飞利浦照明宣布,已和深圳磊明科技有限公司(磊明科技)签署了收购协议,将收购这家中国城市景观和建筑立面照明灯具及控制系统的制造商。



然而,与飞利浦收购磊明形成明显对比的是,GE的一般照明业务及CURRENT的系统与智能照明方案公司预计将以6-8亿美元拍卖,中国企业飞乐音响,通士达,阳光,三安,木林森、佛照及金沙江、IDG等投资基金有意接盘。而此前,朗德万斯、喜万年及东芝中国照明业务等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


▲2017年6月8日,GE照明CEO BillLacey向GE照明员工发送内部电子邮件,宣布出售GE照明的消息,邮件内容截图。


与此现象同步发生的是,飞利浦照明新公司更名为“Signify”,发力全球智能互联照明市场;在今年德国法兰克福展上,外资照明品牌展示的创新成果令人惊叹。





所以,GE等传统照明领先企业纷纷出售照明业务,而中国企业争先恐后买进,是外资企业确是竞争乏力了,还是在抛鸡肋而已,另有图谋?一连串的迹象是否表明,全球LED产业的微笑曲线上的品牌分布依然没有改变?中国企业纷抢,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对于此现象,业界有不同的看法,你会怎么看?


【核心观点】


●外资LED企业竞争力在下降,中国已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

●中国企业购买外资LED业务看中:品牌、通道、技术和设计

●外资LED企业已经转向光智能,光物联,光传输和跨界应用等新技术领域

●中国企业购买外资LED业务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尤其是人才

●外资出售,中企购买,这是两厢情悦之事,关键看如何最大化发挥价值



【嘉宾观点】


1


世界照明一定是看中国,但外资LED企业在发力新领域


唐国庆

中国照明学会半导体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与产业联盟副主席


1、GE等外资照明领先企业出售照明企业,是在甩包袱,还是确是无力对抗中国企业而为之?


我不太同意甩包袱的说法,正因为有人甩包袱,才有接手的机会。我更愿意说,这是机会。是机会,则要争取。现在世界照明看中国,成为现实。中国的半导体照明率先强大起来,LED照明走在世界的前列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这是照明世界的大势所趋。归纳七个字:是包袱,更是机会。


国内企业为什么争先恐后地争取机会?世界上的利益交换的基础是,双方有益才有交易。各有各的利益,他们不卖很难做下去,我们不买也很难进入国际通道。


美国GE出售照明业务,引起国内无数英雄竞折腰。有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有上市公司。尤其在中美贸易这么紧张的大环境下,仍愿意这么去做,为什么?说明美国GE是香饽饽,有其价值,大家才会考虑。GE为什么要卖?这是战略倾向原因。虽然有历史,但现在卖正当其时,如果错过这样的历史机遇,价值会下降。客观地讲,在一段时期内,GE在照明方面从来就没有这么出色,相比于飞利浦和欧司朗,尤其是这几年。所以,卖出去是GE比较明智的战略选择。今天不卖,明天肯定要卖;明天不卖,后天一定会卖。时间拖得越长,出售的溢价能力就越低。



2、从Philips、GE、OSRAM的战略重心转移来看,它们是不是已经在往新的照明领域发力?而中国企业呢?


照明业务对GE而言可能是价值不大,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就未必没有价值,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中国企业购买后,可以让它的价值重新发现。怎么重新发现?国内很多企业有意购买的企业咨询过我:


(1)首先是品牌价值,使用并放大GE品牌,谁买谁划得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建立品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照明品牌,是很难很难建立的。


2)美国GE仍是GE集团价值链中的最有价值的一块,切入美国市场是最好的方式,无论做哪个行业,占领美国市场是国际化的必要进程;


(3)品牌+通道,平台的横向和纵向发展。


GE要卖是必然之路,甩的有点晚了,现在还有含金量;再不卖,就只有含铜量。就算只有铜,也有金的效应。


飞利浦,欧司朗,GE,如何面临半导体照明的发展,与传统光源大有不同,不是垄断几款专利就可以霸占市场了。LED照明的到来,给了中国企业超越的机会,不是弯道超越,而是腾空超越。所以,这三大公司如果按以往的思路去做市场,是很难维持霸主地位的,他们面临新的挑战。


他们在考虑未来的照明怎么做,想得更超前一点。在德国法兰克福照明展上,飞利浦,欧司朗都在玩智能照明概念,未来的照明是要靠智能来控制的,靠智能改变照明的。他们的研究重点在发生转变,开拓新的领地,在研究投入比中国企业更先进一步。在当前的LED照明,跟国内照明企业竞争基本是没戏了。



飞利浦改名意味着什么?意味这要浴火重生。一部分可能会慢,另一部分可能引入更好的东西,这是它的战略走向。欧司朗可能会在互联网、物联网领域与照明有效结合起来,他们在升级换代,这是我们应当要看到的变化。


GE可能是个例外。它是无可奈何,无法再做下去。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机下,公司各有各的选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还要囿于原地防守呢?如果有新的方向,他可以跳出这个阵地开拓更新的天地。


3、中企业收购它们的照明业务,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是什么?谁占了谁的便宜?


中国企业收购这些品牌,品牌可以创造价值,这是要看到的。品牌价值创造的涵义,在原有基础上如何提升,如何扩大品牌的价值。当然,你要有能力去收购和运营。比如在国际化人才方面远远还不够,你必须要去做国际人才的储备,但是你必须要又有足够的勇气,发挥它的作用。


如果谁有意收购,可以来和我交流意见,我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入你自己都没有很好的想法,没有很好的体系,没有足够的智慧,这是不行的。收购者必须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用国际化思维来考虑如何创造这个品牌价值。


外资品牌出售照明业务,国内企业收购,这是一种新的合作共赢。怎么老树开新花?更积极的想法是,谁拿到谁就更占便宜;谁的谈判能力更好,发挥更大的品牌价值,谁就占到更大的便宜。


4、除产能剧增外,中国企业在全球LED照明版图上的话语权真的大吗?


进入半导体照明时代后,中国照明企业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世界照明看中国,这不是一句空话。中国照明人有足够的勇气,研发、技术、人才和产品创新。中国照明的光源类产品,已经占绝对优势。封装,芯片,模组是中国有绝对话语权,中国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品牌,缺的是通道,缺的是设计。这是我们远远不够的,非常缺乏的,这是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要奋斗不止的方向。



5、在微笑曲线上,中国企业是否在两端(品牌、技术、设计、营销)依然缺乏很强的竞争力,依然还中间的底部位置?


第一是品牌,第二是通道,第三是设计。至于技术,中国企业的赶超速度会更快,ODM会更快。比如飞利浦在法兰克福展上展出的替换金卤灯的140接口的产品,其设计师就是在中国设计的。我们要呼吁更多的企业,与国际性设计公司、品牌和销售团队进行合作。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任务。



5月9日在美国芝加哥照明展上来看,中国参展和参观的热情,比历史任何时候,远远超出往期,去年关于美国芝加哥的报道也很少,除了我自己写过几篇,今年就完全不一样。


总而言之,我个人的意见就是,GE甩包袱也是对的,我们如果能接得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从GE出售照明业务这件事的发酵过程中,到底是谁,不太好的结论。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我希望中国企业能接住,接得住,接的好,我相信中国照明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好,话语权越来越多。我觉得,世界照明是属于中国人的天下。


2


中国企业在微笑曲线的两端缺乏竞争力



吴育林

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董事长

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会长


1、GE等外资照明领先企业出售照明企业,是在甩包袱,还是确是无力对抗中国企业而为之?


传统照明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利润空间已经变得非常窄小,并且发展空间也不大,所以外资企业也是基于整体的业务考量和整体利润的保障情况下出售;而目前传统照明对于中国企业利润空间相对比外资企业大,因为在中国总成本相对于国外更低;外资实际上既是甩包袱也是确是无力对抗中国的企业。


2、从Philips、GE、OSRAM的战略重心转移来看,它们是不是已经在往新的照明领域发力?而中国企业呢?


上次的德国法兰克福展会上,欧司朗在展会上就展出万物互联的系统,展示可调节各种参数的光健康环境系统,还开发一款可穿戴眼镜,通过app控制眼镜的灯光从而使灯光通过眼镜反光面照射到人的眼睛,通过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保健大脑达到健康的功效,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


Philips、GE、OSRAM已经将攻关核心转移到光的应用领域,主攻三大技术核心:

(1)光智能控制技术;

(2)光传输技术;

(3)照明跨界应用技术,其中飞利浦还改了一个新的名称,意味着向智慧智能方向转变。



3、中企业收购它们的照明业务,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是什么?谁占了谁的便宜?


其实中国企业看重:

(1)外资企业的品牌价值,收购外资企业从国内品牌迅速成为跨国的国际品牌;

(2)销售渠道建设,运用外资企业原有的渠道,大大节省渠道建设的费用;

(3)服务与管理体系,外资企业有完整的服务与管理体系,这些都可以在中企收购后直接利用;

(4)产值和效益短期内有迅速的提升。


至于谁占了便宜,这需要时间来检验;跨国公司利润下降,卖掉等于创收,提前布局有利润的新增长点;比如:健康与智能传输;对于中企能否利用好国际品牌,如何嫁接和融合中西文化是关键,短期收益快而大,长期需要检验。


4、除产能剧增外,中国企业在全球LED照明版图上的话语权真的大吗?


话语权确实增大了:

(1)收购外资,除了产能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原有的销售渠道 ;

(2)品牌影响力增强,收购外资企业从国内品牌迅速成为跨国的国际品牌,必然能带动中国企业在全球的话语权;

(3)收购外资企业可进一步淘汰潜在的竞争对手,迅速加大自身在全球的话语权。


5、在微笑曲线上,中国企业是否在两端(品牌、技术、设计、营销)依然缺乏很强的竞争力,依然还中间的底部位置?



目前依然缺乏强大的竞争力:

(1)研发能力相对较小,技术沉淀还不够;

(2)收购国外品牌存在风险,常规LED产品的销售竞争出现白热化,利润下降但是成本却在上升,使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

(3)跨国公司将品牌卖给中国并没有将核心技术、最新的科技转让给中国,所以要想上升到微笑两端,中国企业需加大产品的研发、加深理论的研究,坚持原创,保护好知识产权。


3


跨国企业的优势在逐渐减弱



温其东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 副秘书长 

云知光 专栏作者


跨国企业不是在照明方面没有优势,而是和传统照明时代相比现在优势不明显了,所以在纷纷转型升级,以求在照明的更高阶阶段重新占据领先地位。


从近半年来跨国企业的动作频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GE忙出售


GE出售照明业务已不是新闻,自去年开始各类消息便甚嚣尘上,过程更是扑朔迷离。


一代照明巨头将花落谁家,仍需拭目以待。


2、OSRAM忙收购


去年以来,德国巨头欧司朗频频出手,先后全资收购包括Trilux集团旗下的LED模块和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商BAG Electronics公司;专注于娱乐照明、农业照明、医疗照明等细分市场的美国LED Engin Inc.公司;美国车用LED模块制造商Novità公司;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Digital Lumens公司;美国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专业领域的Vixar公司;专业从事蔬菜和药用植物生长照明的Fluence Bioengineering公司。



3、PHILIPS忙改名


3月16日,飞利浦照明宣布,计划将公司名称(飞利浦照明)改为Signify。这也标志着飞利浦照明的关注重点,从传统的照明产品制造,转向物联网时代的互联照明系统方案服务以及光信号通讯。


4、CREE反收购



2016年,德国infineon宣布将以8.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美国Cree旗下的Wolfspeed公司(射频功率器件业务)。但此交易在2017年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叫停。


2018年3月6日,Cree反而宣布以3.45亿欧元收购infineon的射频功率器件业务。


5、LEDVANCE新掌门


2018年2月1日起,前Samsung LED副社长谭昌琳博士(Jacob Tarn)开始掌舵木林森入主后的LEDVANCE巨舰,接任了LEDVANCE管理委员会主席和全球CEO,同时兼任中国区CEO,并在位于德国Garching的LEDVANCE总部任职。他将肩负起带动LEDVANCE从一个光源制造商转型为创新驱动从而引领行业的照明解决方案提供者的重任,即Lamp to Lighting。



其他海外动态还包括LG电子斥巨资收购奥地利汽车照明公司ZKW;美国Acuity Brands收购应急照明制造商IOTA公司;General LED收购柔性LED灯条的制造商Acolyte;照明控制大牌Lutron收购模拟自然光的照明智能系统公司Ketra;以及Masco收购家居和商业照明厂商Kichler公司 。


可以看到,各大跨国巨头纷纷在一系列收购并购动作下开始向新的领域发力,以期在新领域率先占得一席之地。


4


要敢于直视中外企业的技术差距



杨亮

 VF Lighting CEO 


首先,我们要直视在核心技术上中外企业的差距,遍观历年来各大照明展会,让人惊叹的产品和技术革新往往都是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在光源、生产力和价格上比较有竞争。但恰恰,这些部分在品牌溢价中的占比并不高。中国的研发技术和品牌竞争力亟需提高。中国企业要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和投入,同时,要重视品牌意识和维权意识。


回看GE出售照明业务事件,本质上来说并没有谁吃亏一说。从GE照明的角度看,经过多年的业务调整,GE照明业务份额中,传统照明只占很小一部分,GE出售传统照明业务,一方面可以为自身减负,将资源更多地投向主营业务。另一方面,国外企业进军中国优势并不大,与其大费心思去经营传统照明业务,不如早点抛售调整业务重心。


从中国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顺利收购GE照明的传统照明业务,也会是相当好的一块国外市场跳板,一来可以借助GE照明的市场渠道快速打开国外市场,二来GE照明的核心技术也能帮助中国企业在研发上快速突破瓶颈。



这一场交易,与其说是抛包袱,不如说是双赢更恰当一些。


5


传统LED照明之路会越走越窄



关仲文

 曼佳美(中国) 照明电器总经理


GE选择抛售传统照明业务是在意料之中,因为他在传统照明之路上会越走越困难。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LED照明行业门槛太低了,如果不是非常核心的技术,LED产品的复制是非常容易的,甚至自己开个小作坊就能生产。当然,三五年之后可能会迎来照明行业的一轮洗牌,优质企业会互相融合,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可能会在洗牌中没入历史的尘埃。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力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来说,GE出售传统照明业务是个明智之举。



短期来说,GE照明是会受益较大的一方,毕竟是直接现金流到账,而购买的企业虽然可以借助GE照明的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作为跳板,但最终受益如何,还要看企业的运作力。



声明

作者:课堂君

整理编辑排版:小小明

本文为微课堂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小小明(微信号:Dennis-LM)



-end-




点击阅读原文,你会看到照明人必备测光神器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