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今天是光亚展开幕的第三天,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展会现场人数的锐减,但也在意料之中。今年的展会,总的来说,并没有那种惊才艳艳的感觉,更多地体现在了企业对于光学与应用的深耕。


这两天,陆陆续续为大家介绍了展会现场的实况和一些值得一看的灯具,有褒有贬,还算中肯,详情可点击下方题目回顾:


跟云知光逛光亚展:2017年照明行业有哪些趋势?

跟云知光逛光亚展:有哪些好用的?有哪些黑科技?


今天,我们不谈灯具和应用,来谈谈这届光亚展的一些个人感受,同样是参展,有些企业展位门庭若市,有些展位则无人问津,其中的差距或许不止来自于产品。



颜值就是未来



颜值就是未来,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句话都适用。


光亚展上这个真理更是被放大的淋漓尽致,你会发现,那些门庭若市的展位,这三者必中其一:


1、新奇好玩


▲创如机构的互动装置。


▲被设计成相机的筒灯。


2、光学应用达到极致


▲令人惊叹的暗光处理技术。


3、颜值爆表


▲enta,极具艺术感的线条灯。


这三者但凡占一样,展厅内的人气总不至于太过凄凉。有些人喜欢猎奇,有些人看重光学应用,有些人则独爱“长得好看的”。



产品好不好,看企业气质就知道了



光亚展上,有简约素雅、让人一眼就记住的“优等生”,自然也有大红大绿,极尽东施效颦之嫌的“挂科生”。而产品的好坏,往往不需要近前观摩,只需要看看他的展厅设计或者宣传样册就知道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表里如一”。


▲不同企业赠送的编织袋,一个极尽花哨繁复,一个简单素雅,两家企业的产品优劣几乎不用实物对比就能知道。


▲两家不同的企业展位设计,左边的展厅几乎是把自家所有型号的产品都搬到了现场,更是“火力全开”对准来往宾客。而右边的展厅,展位只有寥寥几款得意之作,把应用场所和光学特性简单地陈列出来,但整体给人感觉更为专业和舒适。


一个企业的产品优劣,往往从企业的气质就能推断个七七八八,一家企业的产品十分优秀,而这家企业的气质却不堪入目,这样的情况也许有,但这绝不是特立独行,而是精神分裂。


审美是具有“普世性”的,能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人,经营的企业也不会差到哪去。



大道至简



这两年照明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智能照明。


在 2014 年这个概念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大批企业瞄准这种趋势投身其中,切分这块大蛋糕。一时间,智能感应、变光变色的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滋生。


记得徐老师曾说过:任何产品应用都要落地,现在遍地变光变色的产品,但,为什么要变光变色,总得有个理由。


其实很多场景并不需要变光变色,而一些变光变色的产品,也不过是在智能热的噱头下,硬是“加装”上的附属品。说句中肯的话:90%的人还无法准确描述智能照明的定义。


要我说,解放双手就是智能。前面我们提到了颜值就是未来,但很多时候,颜值只能让你惊艳,而最终决定产品是否“出线”,还得看应用是否便捷。


比如这届光亚展上就看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


▲常见的筒灯造型设计,宽厚的圆筒可以直接嵌装在天花上,安装比较便捷,但没什么新意。


▲颜值比较高的筒灯设计,设计师第一眼会相中的那种,宽厚的圆筒变成了纤细的圆环。但这种设计对安装师傅要求很高,天花的开孔不能多,否则会有很难看的黑色边缘外露,更不能少,否则无法嵌装,国内几乎没有应用。


▲拆卸较为便利的筒灯设计,嘉成照明产品。


▲更人性化的设计,弹簧卡槽,既避免了螺丝开孔的不美观性,也规避了传统弹簧片的不稳定性(卡槽卡死后不会松动,没有灯具脱落的隐患),同时这款灯还有多种尺寸可供选择。


如果设计师要在三者中选一个的话,造型较为美观,安装便捷的方形筒灯会是首选。


展会现场的另一个发现,厨房经常会遇到做饭时手不干净,但是想打开或者关闭某盏灯的尴尬时刻。


这时候才是感应控制的正确用法:



很多时候,其实那些复杂的变光变色和感应系统,回归到最原始的初衷,无非都是解放劳力和双手,能让生活和工作更便捷,它就是智能的,否则就是东施效颦。



不跟潮流抓趋势



随大流是个很致命的弱点,一来如果你没有足够强的实力去抢占市场份额的话,你只能跟在后头吃些小鱼小虾。二来,这种“追随者”的姿态会让你慢慢失去自我创新的能力,甘于人后。


抓潮流,无疑是个很好的市场方向。很多国外的灯具和应用方式,其实在国内并不受待见,比如前文说的纤细圆环筒灯的安装方式,虽然美观,但是国内整体的安装水平达不到这样的安装标准,所以设计师往往不会选择这类产品。


但风水轮流转,难保几年后的照明市场,不会被这些产品侵占,毕竟应用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


所以说,超前的产品理念和应用思想很重要。在展会现场,也看到了一些这样的影子。



▲磁吸轨道灯的应用,可以随意拼接筒灯、射灯、灯带等各种灯具的磁吸轨道,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厂家间的灯具组件不能兼容。国内很少应用,这类产品基本都是外销为主。


一组视频加深印象:


钠灯最为应用最早、最普及的路灯,由于钠灯显色性低、光效低,已经处在淘汰的边缘。但由于其光线柔和静谧,富有氛围感,受到了不少人喜欢。在技术相对发达的今天,LED 的应用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小“私心


▲CITIZEN 的 COB 光源成功应用到路灯上,不仅完美还原了钠灯的视觉效果,而且光效和显色性大大提升。但目前我国路灯尚在 LED 光源替换阶段,暂时没有应用,欧洲应用居多。


虽然上面的产品应用目前在国内仍是处于空白期,但很难说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应用会不会在国内兴起。因为很多国外的产品应用,正是中国几年乃至十几年后的缩影。


市场只会记住第一名,这时候,抓潮流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展示方式,决定产品出线还是出局



通过这两天的光亚展观察,我还发现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产品应用很优秀那是研发技术很牛逼,而让人一眼就读懂产品的优势那是展示方式很牛逼。在现场,也发现了不少这样的企业:


▲户外灯具企业 SHYLON 产品展示方式,与传统假山假树不同,他们直接把真植物搬进展厅,屋顶摇曳光影别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说,很用心。


▲ostuni 的线性灯配光效果展示,一眼就能看出每个线性灯的出光角度,甚至都不用工作人员介绍就能自行推断出它们的应用场所。


▲科锐的一组产品展示,模特左边灯具的显色性为80,右边为98,有对比。优劣立现。


▲CITIZEN的产品展示,两组西装的色温和显色性相近,但由于右边颜色饱和度好,所以两边的服装形成了差异明显的对比。


我们在现场也发现,有部分展位是不让拍照的。。。。



也许是被抄怕了,这些展位在现场安插了严密的安防力量,防止同行“瞻仰”。出发点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确实缺乏自信,如果产品的优势在于技术而不在于外观,那么别人也是抄不来的,如果能抄袭,说明技术不到家。


照明行业的细分趋势越来越明显,“庄家通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越专注某个领域能抢占的蛋糕也就越大。这个时代,产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技术也不在于先进,而在于实用。




小明

云知光照明微课堂新媒体运营

常年蛰伏在中小学课本里

经常“被”滚出去

微课堂声优


声明

作者:小明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小小明,微信号:Dennis-LM。




广告


我以为我们能一起走到最后

谁知道,你走两步就说要用照明护照测频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