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趋势往往是一些正确的废话,因为对于行业而言,企业和人都一样,性格与优势其实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模仿谁都不及把自己做到极致最有用,在产业链条中不同环节的视觉应该如何解读趋势,并可以结合自身作出当下最有利的行动判断,才是最实在的需求。


有位业内人笑云:这个时代,低端的品牌会和你讲营销;中端的会和你讲材料工艺;高端的会和你讲设计理念;顶级的,一定只会和你讲未来。本文基于照明微课堂光语者嘉宾,ERCO大中华区负责人沈迎九先生在上海为云知光所作主题演讲《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效视觉舒适》整理而成,是的,他和你讲未来,关键是,这是你能触及并对照的未来。


我们都听过大抵是这个意思的话:


“在LED时代,基于应用领域的灯具研发,让所有厂商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你怎么看?面对着5000亿的市场份额和LED飞速的技术革新步伐,这的确是振奋人心的一句总结,至少在市场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理据何在?很多业内人都看到了最近照明行业的一些变化,特别是一些传统照明行业巨头的变化,各种收购、重组、裁员调整不一而足,与此同时,很多领域中,一些名不经传的中小型企业各显神通,迅速地百花盛开。


但这对于选择我们脚下的路远不足够。


墙的确被打破了,但跑得快不快,其实不看墙看你自己对吗。


图:我们欣喜于照明行业,由传统厂家掌握延续了数十年的传统光源灯具的技术优势壁垒被打破,但你在航行,你看到冰山,但更应该窥见或感知冰山的下方。


ERCO经验:从LED发展历程找线索,从应用端回归


对于ERCO宣布2015年1月1日开始只提供LED照明解决方案这件事来看,可能很多人会解读为2015年是一条起跑线,事实上,早在2008年,ERCO内部已经全面停止对传统光源灯具的研发,而对于这个判断和思考,在更早的20年前已经开始。


如果没有掌握LED发展的进程的几个关键点,空谈趋势和审视自己必然是片面的,所以,我们可以简单从LED的历程和ERCO在当中的判断,来寻找这条“起跑线”的线索:


1、诞生阶段——红光LED,应用领域狭窄


1962年,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Nick Holonyak Jr.,打造出了第一颗红光LED。


但在此后的相当长时间内,红光LED的应用,可以说都局限在信号灯等特殊领域内。


2、技术发展阶段——蓝光LED被发明但未进入广泛应用


1995年,蓝光LED被日本的三个科学家发明,没错,就是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那三位科学家(注:中村修二前首席技术官翟金会博士系微课堂光语者演讲嘉宾,其系列文章也将由照明微课堂独家刊发)。



但从1995到2014年,差不多过了整整20年时间,为何如此长时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认可?


因为在这20年当中,正是以蓝色LED为基础(包括白光)的不断技术研发、改进和突破为主题的阶段,在此期间,建筑上对LED的应用,依然是以信号灯、信息屏幕指示灯等为主,并未进入大规模惠及众生阶段。


3、“各就位”阶段——LED进入建筑照明应用领域的预判研发


这当中有两个ERCO比较标志性的事情作为基础:


第一、 建筑与光可融合意味着模组化可行


1993年,筒灯的概念被ERCO提出,因为这意味着,在建筑中只要开一个孔,这个孔是无差异的,但就可能解决建筑中需要的任何光线:宽、窄、偏光的,单面双面洗墙的,那么,各色需求的孔后面的解决方案如何实现?


所以,能实现规模化的方法只有一个,灯具的模组化应用开发才是正确的发展趋势。



第二、 可调光的需求意味着灯具开发必须系统化


2008年,基于对LED技术的研究和未来应用需求判断,ERCO停止了一切基于传统光源的研发,2011年,在研发LED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调光的“30%问题”,而传统光源是可以实现1%幅度的调光的,这就反向要求了,对灯具的光研究应该与电器体系开发是一个体系的。


4、划下起跑线——室内与室外应用两大标志历史事件


2010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两件LED应用的大事情:


英国国家美术馆,LED室内照明大规模应用获得肯定


沿用了传统光源长达30年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整体LED替换照明解决方案尝试,用了三个月时间的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可行(it is possible)。


图:光应用中需求最高端的博物馆/美术馆类别,它的研究结论通过,极大证明了LED被大规模应用于室内的可行性。


中国世博,LED室外照明大规模应用获得认可


图:2010年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是LED在全球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应用,因此也暴露了很多技术性的问题,这都为后来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基础。


起跑线上的两点启发


所以,基于上述线索,我们至少可以窥见,LED时代,对于灯具厂商而言,这条起跑线其实不是国家政策划的,更不是2015年划的,它会在哪?我们能总结出两点启发:


1、抢先把握核心应用需求者胜


从ERCO的经验总结,与“开孔”可以使“建筑与灯具融合”这个启发点来看,技术革新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充其量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如何去发现光应用的需求,再用产品去满足需求,才是王道。


图:ERCO的洗墙照明解决方案,其实核心不在于灯具如何实现,核心是如何帮助建筑实现“光线像阳光从天窗中泻下”的感觉,这才是应用核心。


我们当下,已经能看到的那些专注商业橱窗、餐饮、珠宝首饰,甚至仿古建筑等越来越精尖的细分领域,已经有业内企业开始着手部署研究和技术积累,从应用需求出发了。


2、抢先缔造品牌者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打破将变得极其容易,所以依靠建立信息不对称而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将一去不反。

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是必由之路。


图:你会发现,无论在展位上或者网上,ERCO的灯具、透镜、资料,都是完全公开的,言下之意:你可以去模仿,甚至抄袭,但我的客户不会因为这样而不选择我们,为何?品牌的力量。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市场竞争的格局可以让你一夜之间对手林立;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它让你真正有机会与世界级的高手站在起跑线上,但你真的理解这条起跑线了吗?


发令枪响后,你还没跑,或许对手已经随着风口飞了起来。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编辑整理: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