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贝聿铭一开始没想要学建筑,他在去美国的途中,乘船在日本停留了几天,看了赖特设计的帝国饭店,觉得很有意思。


2、贝聿铭擅长走高端路线。


在考虑肯尼迪图书馆委托时,杰奎琳·肯尼迪本来将建筑师人选限定在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和设计过美国国家博物馆东馆的贝聿铭三个人上。贝知道主要掌握决定权的她非常在意别人对她的尊重程度和仪表。


贝聿铭重新布置了事务所,并摆放了一些肯尼迪夫人喜欢的花草,在见面时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相比之下,密斯很骄傲。路易斯·康有一半脸上有疤痕,平常衣着也不是很讲究,办公室更是乱糟糟的。一比之下,贝聿铭显得更像一个有风度、优雅、有效率、运筹帷幄的建筑师。


在设计卢浮宫前广场的玻璃金字塔之后,他最主要的是争取到了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的认同。建造之前的公开展览和媒体辩论,舆论的声音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但最后密特朗还是坚决要建。


3、说到预算超标,没有一个明星建筑师是不超预算的,他们的牛逼之处在于,甲方只能选择承受这种超预算。他们可以通过三寸不烂之舌、撒娇、社交手腕、筹资等重重途径搞定预算问题,而并没有让创造力和建筑物的品质打折。


4、贝聿铭人生中的低谷是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的玻璃幕墙脱落,当时他和他的合伙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这也证明了他有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和抗压性。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都是非常难做的项目。


香山饭店几乎每一个设计点都被人诟病,尤其是在1980年前后,10元一块的灰砖、价格与一颗鸡蛋相当的鹅卵石让人难以接受。甚至现在说起来具有中国传统意味的符号也被批评是形式主义或者不正宗的变体,包括贝聿铭毕竟是个外国人这种话当年也说了不少。


但贝聿铭说:“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维持十足的信心,你必须对自己说,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


香港中银大厦相当于是个政治任务,贝聿铭要想继续接中国的项目就必须做这个设计。中银大厦的建筑基地非常小,而中国银行要树立中国政府在尚未回归的香港的国家形象,要求建筑要尽量高、尽量现代、尽量气派。


为了让中银大厦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大厅,下面几层的柱子是在基地四角(左下的两张图),但又为了让建筑物在有限的预算内尽量有科技含量地高,四根柱子托起一个钢结构柱,上面的各层分成几段围绕这根主体结构柱攀升。



5、贝很善于跟人搞好关系,除了上层路线之外,像中银大厦这个项目能有效完成国家任务,还是得益于与他合作的结构工程师 Leslie E. Robertson,他们之间有长期良好的合作,贝聿铭也经常表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很少有人在进行自我炒作和自我宣传的同时能够长时间处理好跟同伴的关系。贝聿铭在这方面非常老道、圆滑,对他抱怨的甲方也很少很少几乎没有。


6、陈从周与贝聿铭的交往渊源是,陈从周作为中国园林大师研究苏州园林,狮子林是贝家的祖产。贝聿铭是1950年代看了陈从周的《苏州园林》才特意与他结识的。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知乎,转载请注明。

-----------------------------------------------

阅读全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