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访谈 • 中国设计的乐与路(三)


专题记:有次专业聚会,一位国内资深照明设计师对微课堂编辑说:“别看我做过那么多大项目,但你发现吗?全是酒店。因为我太了解酒店了,几乎住遍了全世界的特色酒店,所以酒店项目我一定能做好。但我不逛街,所以从不敢接商业项目。”


或许现在我们遇到很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问题,其实都能化繁为简地找到答案,无非是懂不懂、怎么懂、懂什么的问题罢了。照明如此,生活亦然,微课堂访谈这个系列,带领大家跳出照明圈看照明,走进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一线风向标之一的UCCA尤伦斯,向一位科班出身、懂生活,深究文化传承的资深设计达人刘峰,借他的慧眼,看看在光之外,中国设计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


本期嘉宾:刘峰

跨界创意人、策展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办风生设计顾问机构和良适生活美学。其作品擅于以调侃的手段来解构、反思传统和流行文化。作为尤伦斯(UCCA)设计委员会和中国家居设计品牌联盟(CFDBA)的发起人之一,在尽力聚合中国当代设计力量。


访谈主持:崔晓光


微语录: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设计师们更加追求共性化和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而生于八、九十年代的人则更关注个体感受,在“传统”这个点上则不愿背负太多的思想负担。


崔晓光:我很喜欢一个说法:70后的人像土,你怎么规划怎么捏都行;80后的人像水,容器是什么样的就能变化成什么样,给他划个渠,渠里头有石头树枝阻挡,他都会绕开;90后就像空气,没有固定形态,你只能去引导,你要是想把他装起来,他没准就会爆了。我想不同年代生长背景的人,他经历不一样,体验也就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您的观点,设计出来的东西必定是带着这种差异的,你如何评价,正在当下在做设计的几代人,他们分别都有哪些理念上、精神上的不同呢?


刘峰:没错,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我觉得这个差异性还蛮大的,因为设计思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所以根据设计师的成长年代,我暂且粗略的把“中国设计”分几个段带:


从60年代生的人说起,他们这代人的黄金年龄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各行业百废待兴,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这批人是普遍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因此这代设计师能把通性设计提升到相当的高度;


然后到了70年代的这波人,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试图去理解商业化这件事,兼具些文化责任感但或许就没有上一代人那么大了;


再到了80后这波人,那种责任感不是没有而是无暇顾及了,因为这代人长大后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思考的就是先把自己的日子弄好了再说别的;到90后就基本都是围绕自我需求了,或许那是一种更强大、自由的创造力。


崔晓光:所以,以文化责任感在设计师成长中的变化来衡量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指标,或者说维度。


图:80年代的外滩夜景照明,严格有序的纪律感。那时候,用彩色球泡连成线状,去为建筑物沟边是常用的景观照明手法,现在无论手法还是灯具,都早已弃用。


刘峰:同意这个说法。你看我们这批生于70年代的设计师们,做设计的时候还是有“思想负担”的,动不动就上升到国家和民族这个层面;但90年代的人或许这种心境就很少了,他们可能会从自我的小世界里去感知,亦或许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去表达……反过来,我们这些经历了从老经济体到新兴经济体飞速转变过程的设计师,面对网络社会却有些茫然:记得大学时代的BP机还没来得及流行起来,就开始用一种叫做“手机”的东西,刚适应发信息这件事一下又要学习更加智能的手段,像是一段段冒险之旅呵呵。


图:老照片中的80年代中国街头,那时的服装都那几个色,军绿和工人蓝,谁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都会被视作异类,极端的共性是年代特色带来的设计基因。


图:进入90年代,的确良面料的出现让缤纷的颜色成为可能,人们压抑很久对美的追求开始喷薄而出。那是设计开始“解放”的年代。


图:刘峰艺术装置作品《开笼》,作者借开笼之势,提醒我们面对的,不应只是 “笼子里的传统”。也将身体和心理上的孤立比喻成鸟笼之困:我们可以看见对方,却仍然彼此孤立。笼子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自由。正如刘峰所说:“只有你打开禁锢自己思考的笼子,才会进入更大的链接世界之中……”


崔晓光:所以我们尝试总结一下这个话题。


刘峰:这些“比较”只是思考层面虚拟的,其实无论哪个年代,无论共性化还是个性主义,设计师们都应该直面自我的成长轨迹,现实世界中的每代人是没有太多可比性的,因为“功课”不同。你的生长背景对你自己而言是“负担”还是“资源”?完全取决于内观的态度,你只能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所以,设计师对待自己要“诚实”,你只管做好你自己。

关于尤伦斯(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是一座服务于公众,独立的公益性艺术机构,位于北京798艺术区核心地带,由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创建,于2007年11月正式开馆。UCCA与中国本土及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和新锐艺术家广泛合作,举办学术性的展览和公共项目等丰富的活动,致力于持续性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为每年到访的近百万参观者呈现最前瞻的艺术和文化。


UCCA设计委员会于2013年3月正式成立,通过广泛的艺术和设计研究、论坛、工作坊、展览互动和国际交流等项目,深化设计概念在中国公众领域的普及、扩充中国设计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设计的国际化进程,希冀助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师队伍。UCCA设计委员会旨在联合社会各领域的设计师、学者、权威代表以及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人士,汇聚智慧和创造力,碰撞出更多设计的灵感火花。以国际化视野为立足点,UCCA设计委员会在研究和探讨中国本土设计未来的同时,更以东西方融会贯通为重要课题。


知识产权声明:《微课堂访谈》系列文章,照明微课堂独家特约采访文稿整理发表,照明微课堂拥有文章所有知识产权,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清晰标注出处;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授权后方可进行;否则,本微保留追诉权利: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