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美女设计师  崔晓光

 

特邀嘉宾:跨界设计师  梁贺

 

特约主持:清华经管MBA  曹传双

 

 

曹传双:前面说到照明设计师和照明工程师,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他们的工作界限非常模糊。拿我个人做个例子,我应该只能说是一名照明工程师,但是也拿着照明设计师的资格,这种混乱情况在目前的照明行业比较普遍。晓光关于照明行业的乱象有个“土豪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崔晓光:在中国有一土豪家庭,父母很厉害,家有四个孩子,分别叫设计、工程、厂家和媒体。父母每天忙着挣钱没时间去管他们,四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相互扶持、互相关照,关系一直都很和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四个孩子形成了各自的性格和思想,矛盾也就出来了,越吵越厉害,父母感觉头疼了,这对父母会怎么处理呢?

 

呵呵!这是一时戏言,是当时对照明现状的一种感悟。后来想想,照明设计行业的这个现状和历程和室内设计行业所经历过的历程何其相似!都是从卖设计到免费设计(卖工程卖产品),再到卖服务,最后又回归到卖设计。这个过程最终淘汰是谁,剩下的又是谁呢?

 

室内最初那会随便一张手绘的效果图,至少2000多块钱,而且不管它方案和理念好不好。 这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后,室内设计师一下子就特别多。慢慢的厂家出来开始卖产品,就开始免费设计,免费设计之后,设计师的任何图纸就不值钱了。发展到最后,大部分的设计师就转变成去销售或被淘汰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坚持了下来,成为这个行业的精英。

 

曹传双: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反应了现在照明行业的乱象。

 

梁贺:在我看来,设计和其它几个兄弟是没有竞争关系的。

 

曹传双: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他们之间是有竞争的。作为甲方,有一个工程需要照明设计,他可以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设计费请专业的设计师来做;他也可以直接与工程公司合作,由工程公司提供免费设计。

 

梁贺:我觉得之所以出现这些乱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负责付费的“甲方”是迷茫的,“乱”就是给钱的人给乱了,他不知道应该给谁。

 

崔晓光:我觉得是这样的,甲方他心里喜欢找设计师,他肯定是相信设计师的。设计师有专业素养,做出来的东西让甲方喜欢,但是甲方同时也要关注利益,有公司能给他干活,能给他免费设计,等等。

 

梁贺:说的底还是甲方自己的问题,非设计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是个什么水准甲方其实是知道的,是无法与专业设计师比的。甲方对工程款项进行分配的结构和比例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这个乱象最终还是回到了“资本”本身。

 

照明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现在照明行业要着手做的事情是:让市场里的参与者都明白大家要各得其所。虽然目前来看照明设计师的处境有些尴尬,但是我反而最不担心”设计师“的位置会被取代,因为说到底,设计还是要讲究讲天分的。这就像是轮流坐庄,总有设计师坐庄的时候。当市场继续往下走,发展到专业审美代替权力审美时,设计师的地位就会很高了。

 

崔晓光:通过这个事我也想明白了,本来大家应该各司其职,但是,现在的状况是职责不清,所以就把这个行业给搅乱了,导致设计师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另外,从室内设计师的发展历程来看,设计确实是需要天赋的,这对于照明设计师来说也是如此,真正有天赋的设计师在这个行业是能站住脚的。

 

曹传双:我觉得这涉及到界限的问题,经常会有越界的事情发生。

 

这种情况让我想到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面托马斯提及的终极问题:是不是“非如此不可? “

 

如果照明行业里的,大家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能问自己一下:我是不是”非如此不可?“,这种行业混乱的现状有可能就会得以改善,说到底就是”知其当行,知其当止“。

 

梁贺:太对了!现在有一个比较矛盾的现状,对于我们做设计的来说,如何把自己的设计做成产品卖出去,这需要我们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也考验我们对市场的分析和定位,这个其实才是最大的问题,这需要设计师在坚持自我的同时进行合理妥协,从而找到一个平衡点。

 

以前,作为设计师,我觉得自己审美比很多人的号,自大到看不起很多人包括客户,那是段足够傻X的时光。其实设计师也是服务业中人,要把自己的身份摆正,不能”未吃先嫌“,你没有资格看不起任何客户或者其它人,必须要有平等的沟通才能引导照明设计行业健康发展。

 

 

曹传双:就现在的照明行业来讲,我想借用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我认为其实中国整个大环境是不好的,很多人不是基于价值驱动而是利益驱动去做某件事情,你们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实?这会对照明行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梁贺我认为任何一种现实状况其实无所谓好坏,也可以说任何一种存在的状况都是最好的,只是你没有去适应而已。

 

当人无法适应某种境况时都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当你不知道怎么面对它的时候就会反感,会想它是不是有问题。就像我们批评高考制度不合理一样,你如果内心强大到不去理会你认为不公平的高考,那你尽可以不要挤这座独木桥,有本事你就去玩,你能玩得过它就行。

 

你不能说基于利益驱动而做某件事就是不合理的。

 

崔晓光:这其实是两个过程,就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利益驱动就是物质文明的过程,你必须要有物质文明做基础才可以;而价值驱动就是精神文明的过程,你必须有了物质基础之后才能达到这个精神文明。

 

曹传双:其实跟中国的发展轨迹很像。

 

崔晓光:对。利益驱动的过程肯定是有点毛糙的,是急功近利的,这个过程是个必经之路。但是,等走过这段路之后,整个行业的心态稳定下来时,行业里的从业人员有了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价值追求,基于价值驱动对整个行业进行规划和发展才会可行。

 

我觉得必须要经过利益驱动的过程,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里说的那样——“没吃到没喝的还美什么?

 

曹传双:我问这个问题的本意,是因为有很多的照明设计师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但是他的一些美好愿想在以利益为驱动的照明市场上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他们就会很受挫。

 

梁贺:只能说这样的设计师还是太年少气盛,他有好的想法,但是并不知道为了实现他的想法需要做些什么。

 

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何谓生命、生活,你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设计。拿我自己做个例子,我20来岁时老是想着要标新立异,看起来一定要够酷,我举得这样才是一个设计师。

 

后来,被市场和生活修理了无数顿之后,我开始反思,开始返璞归真。

 

以前老是坚持己见,牺牲了许多客户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如果没人欣赏我的设计,我就会觉得这个市场怎么这样,存在许多的不合理。

 

后来,我学到,要尝试去理解别人的一些想法。所以,如果有年轻人的设计师找不到北的话可以去看一些国外设计师的成长道路,安藤忠雄一直到三十七岁,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他的第一个建筑设计作品。这是因为设计师需要太多的阅历积淀,太多对人性的感悟,他才有可能去做出一个真正好的作品。

 

真正好的作品真的能够打败时间。

 

曹传双:对于一些还没有做出一些成就的年轻设计师,除了天赋,有些什么建议给他们?

 

崔晓光:淡定,再加坚持。

 

梁贺:尝试做作品出来,这完全就够了。我觉得你只要不去尝试,别的都没用。你要学会思考,“为什么客户看不上我的设计?”客户花几千万的钱做工程,你拿着几千块的工资,难道是因为客户比你笨才不采用你的设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