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近日,国内外多个重要的国际性展览宣布延期开展,建筑界就包括原定2020年5月举办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2019年年底的深港双城双年展。


前段时间深圳光程式的照明设计师魏未给我们带来了深港双城双年展项目“折叠的时光线”背后精彩又有趣的实践过程☞《2019深港双城双年展照明设计记录(上):龙岗分展场》,给了我们一场身临其境的设计体验,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优秀的作品背后,都是经过多次缜密的策划与思考,以及实践的锤炼才能得以完美呈现。

今天他将继续给大家介绍2019深港双城双年展-宝安分展场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作品——“地表的记忆”。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地表的记忆

设计单位:南沙原创(NODE)

主创建筑师: 刘珩照明设计:光程式(魏未)

策展人:杨勇

一 项目背景及景观方案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宝安分展场选址于桥头村,整个展场由工业展区、河涌观念景观、社区公园、桥头剧场和桥头市场几个区域组成。

▲原始场地卫星图 (图片来源于Google Earth/光程式整理)

▲展区规划平面图(非最终效果) (南沙原创设计/光程式整理)

▲河涌概念效果(非最终效果) (南沙原创设计/光程式整理)

▲河涌景观方案 ©南沙原创

二 思考过程

景观设计师在其设计过程中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如何重新唤起曾经的地表记忆和原有身份的追溯?


桥头村,原系水陆交界的坳颈涌水系,曾水网密布,村民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后因深圳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推进,使得原有村落面貌被覆盖、消失,记忆也随之被苍白。


““桥头村,缘起水与陆之界的坳颈涌,近几十年被各种交通基础设施所取代,原来的坳颈涌也被‘一劳永逸’的暗渠所覆盖;村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建筑,消隐在快速普通化的城市化发展碎片中;快速发展的工业和急剧增长的外来人口,打破了原有农业社区的宁静和平衡;而车水马龙的环境和杂乱无章的公共空间,让以老人和孩子为使用主体的生活社区毫无安全可言。”——南沙原创


飞速的现代化城市进程与浓郁深刻的村落历史之间,一定是矛盾的吗?这个项目里,我们与景观设计师一起,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深圳市由于其历史的独特性,近年来,对城中村的改造、综合整治的力度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提升安全、功能梳理、尊重历史、创造体验,几乎是每个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目的。


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时代不同,夜间的体验也成为重点,良好的灯光为之带来的安全感、趣味性、亲和力,是其他设计手段无法取代的。

05

▲灯光概念 ©光程式

三方案与实施过程

/社区公园


对于一个村落而言,夜晚到来之后,公园、广场等地方是人们重要的聚集地。饭后闲余,人们走出房间,散步、闲聊、健身、玩耍,夜晚的灯光是实用与氛围创造的结合。

▲社区公园灯光方案 ©光程式

公园的主要区域以多功能灯杆为主照明,可同时满足平台休息区和沙地玩耍区的功能性照明需求。

此外,还有诸多灯光细节都围绕着安全、亲和力和趣味性展开。比如,凉亭雨棚的间接光避免刺眼的直射;木平台的台阶灯让人看清每一个地面的高低起伏;树木、平台地面的点缀灯光创造自然而有亲和力的安祥氛围,沙池的多功能高杆灯塑造朴实的趣味性……

▲社区公园灯光方案 ©光程式

▲台阶灯安装节点


▲社区公园完工效果 摄影:张超

/桥头市场、桥头剧场


熙熙攘攘的市场出入口和剧场广场展现了村落的生活节奏,灯光藏匿在人来人往之中,从来都不想成为夺目的主角,只希望在不经意之间打动人。


市场入口处的雨棚区采用投光灯上照,灯光反射至地面,形成干净通透的空间感。


▲桥头市场灯光方案 ©光程式

桥头剧场的亮点在于周边仿生景观灯的设置,远看不喧宾夺主,近观饶有意趣。

▲桥头剧场灯光方案 ©光程式

▲桥头市场实施过程

/河涌景观

灯光概念立足于景观设计的诉求,旨在塑造“河涌的历史旧景”,通过灯光的光色、“呼吸”动态效果,戏剧化地反映了河流暗涌的景象,意寓着此处地下的河流之面貌,她曾是桥头村的源头,至今也是生生不息。

▲河涌景观灯光方案 ©光程式

▲河涌景观灯光方案 ©光程式

▲河涌景观灯光效果示意 ©光程式
为实现设计方案中的意境,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灯具试验,不断调整灯具布置方式。



▲河涌景观投影灯安装节点


▲灯具试验调整灯具布置方式


蓝色的光斑打在河涌上,宛如一汪清亮的记忆映照在现实里。最终完工效果如下:


▲河涌景观完工效果 ,摄影:光程式


当地表的记忆被唤起,旧有的印象将和现实创造的新意境重新融合,形成新的记忆。这也是《地表的记忆》所注定要承载的多重意义。

— END —